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二)
A.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c位于向斜的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①错;b处是背斜,是地下储油的地质位置,②正确;c是向斜,不适合挖地下隧道,③错;a在花岗岩附近,在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条件可能发生变质作用,④正确。
【小题2】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常绿林,是介于30º--40º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位于南半球;根据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是7月的特征,南半球7月是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正确的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
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
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
小题2:下列关于图5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①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②表示乙地的观测站
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性的新旧关系可知,乙、戊、丁处为向斜,且乙位于向斜的中心,由于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变得比较坚硬,故乙、丁、戊的岩石坚硬程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即乙、戊、丁,本题选C。
小题2:地震的烈度受震源深浅、震中距及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等多个因素影响,横坐标向右增大,说明距离震中越来越远,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小,A错;丙为震中,甲距离震中远,而乙距离震中近,参照上图可知①距离震中近,②距离震中远,则②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①表示乙地的观测站,乙错;因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上图所示,地震波传播相同距离,a的时间大于b的时间,说明a的传播速度慢,b的传播速度快,则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C错;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小题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若图中的沙丘为流动沙丘,那么主导风向为
A.从②吹向①
B.从④吹向沙丘
C.从②③吹向沙丘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A项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溶蚀而形成。而图示
沙丘的分布表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少,故A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判断,而③处由于4号地层已经出露地表,
且两边有断层,故不利于石油的保存,故选①处。
小题3:沙丘的坡度:迎风坡较缓,故判断风向为①→②→③;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