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二)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同一天,南北半球相对应纬度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丁地昼长13小时56分,位于南半球,相对应纬度北半球的点昼长为10小时04分;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甲乙丙的昼长和丁地相对应北半球的昼长可以判断,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丁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北京时间2011年1月1日20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此时为1月1日,图示极点出现极昼,故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题目可知,一路看到日出,说明沿晨线飞行。从A到B,当A出发时A时间是6:00 ,可知B地方时为2:00,三个小时后B地方时为5:00,所以B日出时间为5:00,日落时间为19:00。
小题2:根据地方时的规律,越往东地方时越早,应越早看到新年的曙光,根据北京时间为1日20时,则图示0时为180°经线,故图示③位于东经,且最接近180°经线,应最早看到新年曙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E.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F.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G.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H.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I.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G.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三地位于同一纬度,故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相同,A、B错误;根据图示亚欧大陆部分,内陆气温低于沿海,故判断此时为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此时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内陆和大陆东岸高,C项正确。图示乙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而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
2.结合上题结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大陆内部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故等温线应“凸高为低”,即等温线应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A错误;此时全球最低气温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B错误;北印度洋上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C错误;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海洋的气温较低,故影响亚洲高压,D项正确。
3.乙地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A错误;甲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60°N附近,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丙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人口稀少,D错误。甲乙之间的地带,所处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且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故容易出现凌汛现象,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海陆分布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考点较多。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温线弯曲的基本原则和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城市与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