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四)
2021-03-15 06:14:4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 小题2: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反气旋缓慢过境 C.冷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靠高山冰雪融水,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可能是降雪丰富,气温偏低,冰雪融化少,到夏季气温上升,冰雪融水量大。 小题2:与天气晴朗有关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反气旋)。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13年2月以来,西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其中云南大部、四川大部、贵州西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西南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C以上,其中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气温偏高2.4℃。 材料二:下图为云南省干旱灾害分布图
? (1)据图描述云南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一,试说明2013年2月以来,云南省干旱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地区分布不均(2分);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旱情逐渐加重(2分) (2)大气环流异常(2分)降水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2分);气温比常年同期异常偏高,导致蒸发旺盛,形成干旱(2分)。
本题解析: (1)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特点,答题方法主要是看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有何规律,比如呈XX状分布,XX方向数值高,XX方向数值低,由XX方向向XX方向递增(递减)。 (2)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 2013年11月8日,台风 “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登陆。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数千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气象学教授威洛比说,根据美国卫星测绘,“海燕”的威力已经不在卫星所能测量的范围内了,堪称“史上最强台风”。下图示意2013年11月8日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等值距为4 hpa)。
 (1)估算此时台风中心附近气压值,并描述“海燕”过境时产生的灾害。(6分) (2)菲律宾采取了哪些措施降低台风“海燕”的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982~986百帕之间(982、986不可取)(2分),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答对四种给4分)。 (2)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宣传教育;加固房屋等建筑物;及时转移居民;进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顺利到达);积极救援(组织救援队和准备救灾物资);恢复重建(任答4点给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中指出,等值距为4 hpa,台风是低压中心,所以可以推出中心附近气压值在982~986百帕之间,中心附近不在等值线上,982、986不可取。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产生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宣传教育,加固房屋等建筑物,及时转移居民。灾后积极救援(组织救援队和准备救灾物资),进行恢复重建。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对该省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主要自然灾害。(4分) (2)当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最严重:地震、台风(2分) 链发:滑坡、泥石流、崩塌(2分,答对2种得2分) (2)②较大;(2分)距震中(震源)近(2分);地形崎岖(2分),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2分)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2分)(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是我国的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灾害。东临太平洋,受台风灾害影响多。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在夏季多雨季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2)①处发生地震时,②处位于断层地带,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距震中(震源)近,地形崎岖。③处位于沿海平原,不是断层地带,且距震中较远。所以②处烈度较大。②处位于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也容易发生断裂受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自然灾害】读图,对比A, B两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A地比B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2分) A地: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从而易发滑坡、泥石流(4分)。 B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地势平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少发。(4分)
本题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火山。根据等高线判断,A地附近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集中,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B地位于欧洲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地势平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少发。所以A地比B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