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中国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

描述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5分)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5分)
本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西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总体多于地形较为平坦的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的南部地区多于平原广布的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也是气候要素变化较为复杂的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本题解析:从柱状图分析月际分布特点,该区域地质灾害各月都有发生;但夏季多,冬季少;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其原因该区域地质灾害受降水多少的影响,从该地气候特点分析,6月受锋面天气的影响,降水多,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防御地质灾害的错误做法是
[? ]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B、建立灾情预警RBC系统
C、植树造林,减少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D、砍伐树木让地表水畅流,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为某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资料图,图2为该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该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4分)
(2)该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御台风灾害?(6分)
参考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各2分)?
(2)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答对3点得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5分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读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降低了河流湖泊的蓄洪、泄洪能力。
(2)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了湖泊的泄洪能力。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一方面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