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十)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全球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有题干可知纽约在西五区,距离南京所在的北京时间的东八区相差13时区,可见纽约时间=20-13=7时,日期没有变化,所以为C。
【小题2】因为180°是新一天的开始旧一天结束的地方,由上题可知中时区的时间为12时,那么东十二区就是24时,西十二区为0时,这样可以知道全球处于同一天,故选择D。
考点:区时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①图中乙处盛行上升气流
B.同纬度地区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
C.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D.图①时刻北京吹偏南风
【小题2】图示时期,甲地天气的变化是( )
A.偏西风转偏东风
B.风向基本不变
C.风力不变
D.气温持续上升
【小题3】下图中符合该日保定日出物体日影(Y1)与日落物体日影(Y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4】在出现图中所示的时期,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可能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澳大利亚西部高原
C.青藏高原
D.刚果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看同纬度地区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而陆地的高压主要是因为气温下降;同纬度地区陆地冬季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图①冬季时刻吹偏北风。故选C。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结合两图的等压线分布可画出两图中的风向,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画出风向。图中的风向变化不大。故选B。
【小题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日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影子方向与照射方向相反,因此日出日影y1为西北方向,日落物体日影y2为东北方向,故选B。
【小题4】图中所示时期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在南半球,排除C。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故太阳辐射量较小。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全年高温干燥,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大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故选B。
考点:天气系统、太阳辐射与日影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10月9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10日,判断问题:
【小题1】甲地的时间为 (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小题2】北京时间为 ( )
A.9日8时
B.10日8时
C.9日20时
D.10日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日界线有二条:一是180º(顺地球自转方向由今天到昨天的分界线),一是0时的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昨天到今天的分界线)。所以甲离0时的经线相差3小时,甲是3时。选择C项。
【小题2】根据位置关系可知,0时的经线的经度是0度,时间是10日0时,北京时间是10日8时。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日、月引力能
B.重力能
C.太阳辐射能
D.地球内部热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10分)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2)图示时间为 月 日,北半球节气为
(3)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纬度范围 。
(5)此时A点昼长为 小时,B点昼长为 小时。
(6)此图所示时间乌鲁木齐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
此日之后乌鲁木齐昼长如何变化 ?
参考答案:(1)略 (2)6、22 夏至 (3)66°34′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各纬度地区。
(5)12 24 (6)昼长夜短 昼减短夜渐长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1)晨昏线的基本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2)图示晨昏线的特征: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3)此日的太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5)A位于赤道上,故昼夜平分。B点出现极昼。(6)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出现昼变短夜变长。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