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A.40天 B.80天 C.60天 D.300天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北京时间2014年7月21日15时许,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说明极夜现象结束,日出时间是12点,也是日落时间。根据区时计算,只有76°E区时是12点,B对。
【小题2】夏至日6月22日,南极圈出现极夜,到7月21日中山站的极夜现象结束,约30天时间。在夏至日前也应有30天时间是极夜,所以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60天,C对。
【小题3】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洲气温更低,主要是因为南极陆地海拔高,且没有径流或洋流进行热量输送,A包括。冰川广布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B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温较低关系不大,C不包括,选C。地球公转速度的不均衡性,北极极昼时间较长,D包括。
考点:极昼极夜现象,区时计算,南极洲气温更低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经纬网俯视图(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回答下题。(10分)
(1)丙地的地理坐标是( , )。
(2)乙在丙的 方,甲在丙的 方。
(3)从甲地出发,先沿30°经线往 方向到极点P,其行程是 千米。
(4)甲、乙、丙三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
(5)飞机按最短距离从甲地飞到乙地,其正确的飞行方向是先往 ,再往 。
参考答案:(1)(45°N,105°E)
(2)正东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图可知:丙地的地理坐标是(45°N,105°E)。
(2)地球上定向的方法很多:有指向标的根据: “箭头指示北方”来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来确定方向;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的一般地图,我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本题中有经纬网,所以我们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已在丙的正东,甲在丙的西南方。
(3)在地球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南北两极点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四周都是南,南极点四周都是北。从甲地出发,先沿30°经线往正北方向到极点P;在经线上,纬度每隔1°的实际距离约是111千米,甲地位于赤道,从赤道到北极点,纬度差为90°,其行程是:90°×111=9990千米。
(4)在地球仪上,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据图可知:甲地坐标是:30°W,0°,位于西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乙地的坐标是:45°N,165°W,位于西半球,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丙地是:45°N,105°E,位于东半球,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5)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为了保证飞机沿着最短距离方向飞行,必须按照大圆航线飞行。大圆航线就是指运用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大圆的劣弧这一原理,而确定的航线。据图可知:甲乙地位于北半球,经度和不等于180º,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