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图例信息,可知该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再结合四个选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是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横断山区,所以可以推测出该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小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图示四地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甲、乙、丙分别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向中国长三角地区的转移,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
小题2:将汽车工业外迁,有利于优化甲地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汽车工业外迁,减少劳动力的需要,不利于西欧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外迁汽车工业,减少工业人口数量,不利于人口集聚和城镇化进程。对丁地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压力,不利于环境保护。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和图1"长三角地区局部图"、图2"上海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改革开放前,上海主要港口在黄浦江下游,改革开放后主要在长江沿岸筑港,标志着上海港从黄浦江时代迈入长江时代。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及与之配套的东海大桥建成,标志着上海港迈入东海时代。上海港1959年货物吞吐量0.17亿吨,198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2010年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5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第一。
(1)描述上海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二次产业方面分析,嘉兴与上海如何错位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索上海港从黄浦江时代——长江时代一一东海时代的港口自然区位优势变化规律:并分析上海港社会经济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三产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大坝加高工程历时4年。预计到2013年大坝才能开始蓄水,2014年汛后丹江口水库清澈的汉江水将通过渠道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据此完成1~4题。
?
1、修建中线调水工程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
A、地势崎岖
B、气候干旱
C、地震频发
D、河湖众多
2、该工程向北京、天津、河北与河南大量输水,对沿线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是
[???? ]
A、能解决水稻成熟期的需水问题
B、能满足棉花后期生长需水要求
C、能缓解冬小麦返青的需水问题
D、能满足油菜开花期的需水要求
3、该工程的大量输水可能给华北平原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沙尘暴
D、诱发地质灾害
4、丹江口大坝加高除增加北调的输水量外,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 ]
A、扩大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灌溉面积
B、改善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的航运条件
C、增加西电东送的电力输送量
D、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城市(如武汉)的威胁
参考答案:1、A
2、C
3、B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受热过程》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