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3时一5时 B.7时一9时 C.11时一13时 D.15时一17时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于冰川表面的气温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当A处上空温度垂直差变化最剧烈时,同一高度两地的温差最大、气压梯度最大,实侧的风频最大。由图可知当16时左右,冰川表面的气温与A处上空温度差异最大,风频最大;因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A大气相比,气温低,所以冰川表面气流下沉,气压高,而A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所以①地的风向主要是从冰川表面吹向A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成西南风,如下图。故选项C正确。
【小题2】当A处上空温度垂直差变化应该最小时,同一高度两地的温差最小、气压梯度最小,此时一天中①地风力最弱。读图对比四个时间段,可知A处上空在7时一9时的气温最低,和冰川面的气温差异最小,所以形成的气压差小,风力最弱。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小题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喜马拉雅山南麓位于热带季风西南风的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沿着河流峡谷进入北部地区,沿着河谷地区降水量比同纬度两侧多,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2】图中河谷主要是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而且图中河谷的内力作用来自两大板块的张裂,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于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的张裂所致,所以本题B不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实验验证的地理原理是2.中纸片A、B的偏动情况是
A.板块的碰撞运动
B.海洋中密度流的形成
C.地球自转的偏向力影响
D.大气的热力环流
E.纸片A、B同时偏向冰块方向
F.纸片A、B同时偏向电炉方向
G.纸片A偏向冰块方向、纸片B偏向电炉方向
H.纸片A偏向电炉方向、纸片B偏向冰块方向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1.实验反映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
2.根据电炉受热后,空气上升,冰块冷却后形成下沉气流,故近地面气流由冰块处流向电炉处,而高空气流从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析判断回答问题。
小题1:该天气现象是: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小题2:该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中心风速小,说明为台风。
小题2: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