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靠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等高线向右弯曲,则河流自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可判断河流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所以B正确。
【小题2】读图可知①处位于河谷,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易受山洪和山石威胁。所以D正确。
【小题3】据图可知:甲线路穿过等高线最少,地形相对平坦,工程难度小,成本低。所以A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野外宿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 判断A在B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就东西方向而言,A、B两点经度差为160度,A在B的东面;就南北方向而言,A在B的北面。综合分析,A在B的东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图中,如何判断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如何读经纬网图,下面将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步:判断经线和纬线
一般情况是横纬竖经;如果经纬网有圆圈的话,圆圈就是纬线,那么那些于圆圈相交的直线就是经线了。
第二步:确定方向
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有圆圈的,那么就要根据自转或公转来判断是南极还是北极。逆时针转则是北极,顺时针是南极。
第三步:确定度数。
这个有点麻烦,如果每条线都标有度数最好了,如果没有标有,那么就来计算。
例1:下图A的经度应该是75度,因为左边是60,右边是90。
|?????? |?????? |
|?????? |?????? |
|?????? |?????? |
|60????|?????? |90
B??????A??????C
例2:下图的A应该是0度,不是10度。
|??????|?????? |
|?????? |?????? |
|?????? |?????? |
|20????|?????? |20
B???? A???? C
第四步:看度数的变化
看相邻的两条经线或纬线,度数往哪个方向增加,则是什么经或什么纬。
如例1,我们根据第一步可以判断图中的线是经线(横纬竖经);根据第二步可以知道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左西右东);根据第三步得到A线是75度;根据第四步可以知道,A于相邻的B或C度数是往东边增加,所以A就是东经75度,同样的B就是东经60度,C就是东经90度。
如例2,我们知道A是经线,度数为0度,那么A就是0度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没有东西之分,因为只有一条0度经线。而B,我们结合B和A来看,度数是往西增加,那么B就是西经20度,同样的C结合A来看,度数往东增加,那么C就是东经20度。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2--3题。
小题1:若四幅图中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小题2: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坡度=高度/水平距离。四幅图中的等高距皆为50米,说明高度一致,则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选A。
小题2:坡度=高度/水平距离。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说明水平距离一致,等高距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坡度也就越大,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3中显示的地貌景观及特征是
A.岩溶地貌峰峦林立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青藏地区雪山连绵
D.沙丘地貌串连分布
小题2: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海水堆积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此题关键是误认为岩溶地貌只存在于云贵高原上,而忽视岩溶地貌地区分布的广泛性。此外海拔高度是本题部分同学猜对答案的一大重要钥匙所在。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数值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最高处为282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000米,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沙丘地貌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也属于第二阶梯,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故BCD均不符题意。岩溶地貌并不仅仅在第二阶梯的云贵高原上,第三阶梯的江苏宜兴、南京汤山也有岩溶地貌,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故A项符合题意。
小题2:此题关键建立在小题1的岩溶地貌判断准确上,对于岩溶地貌的成因不难掌握。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岩溶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此外还包括瀑布、峡谷(V型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U型谷、刃脊、峡湾、冰蚀湖等;风力堆积形成的主要有沙丘、沙垄等等;海水堆积地貌有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