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都参与了水循环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河流水系均很发达,都为外流河,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河流。小题1:在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这四条河流中,黑龙江长度最长;故丁为黑龙江;海河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含沙量最大;故乙为海河;闽江在福建附近,福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很小,故甲为闽江;则丙表示伊犁河;闽江位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故冬季无冰期;故选A项。
小题2:B项伊犁河下游、黑龙江下游都不在我国区域;错误;C项伊犁河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故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错误;D项伊犁河为内流河;错误。故选A项。
小题3:乙河流的含沙量最大,反映其植被条件最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据河南省气象局专家介绍,自2008年11月下旬以来至09年2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据统计,近六成的麦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出现黄苗,有四十多万亩出现枯苗死苗现象。
材料二?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
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
(1)据图说出河南省土壤湿度的分布总体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图说出西南五省市干旱的总体分布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气象灾害,为预防和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大体自东南向西北土壤湿度逐渐减少。主要是东南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 年12 月 1 日一 2013 年 4 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左图和右图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左图和右图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左图: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
本题解析:
(1)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左图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右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表现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回答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自然灾害、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和地理图表的综合判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的是(?? )
A.京九线
B.神黄线
C.京沪线
D.京广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都没有经过山西,不可能担任山西省煤炭的外运,所以排除A、C、D.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世界洋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