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客流强度用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下图为安徽省内各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列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最可能是2.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A.六安市
B.黄山市
C.马鞍山市
D.宣城市
E.黄山市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和发往合肥客流量占该市出发客流比例均较低
F.皖北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高
G.六安市距离合肥市较远,两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高
H.合肥市位于皖中地区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说明“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说明两者成正相关或负相关。由图中看到客流强度由大到小:马鞍山市、六安市、宣城市、黄山市。规模最大可能是马鞍山市,正确答案是C。
2.由图可知道,皖中三个城市标准化客流量强度并不是最大的,但是它们的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占该市出发客流比例相对较高,说明合肥市应该是距离皖中较近;由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皖北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所以A、B、C错误。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城市交通通达度与城市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城市中心对商业、住宅、工业活动的吸引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商业、工业、住宅
B.商业、住宅、工业
C.工业、商业、住宅
D.住宅、商业、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是造成不同功能分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商业区在市中心付租能力最高,故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的周围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故形成住宅区;城市的边缘,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而形成工业区。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南亚文化
B.中亚文化
C.中国文化
D.欧美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属于现代城市文化,兴起于欧美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问题。
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2.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M1
B.M2
C.N1
D.N2
E.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F.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G.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H.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特征,起步于二战后,水平低,但发展快。符合的是B项。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约一半;那么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也约一半。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E.文化教育
F.家庭婚姻
G.工程建设
H.收入差距
I.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G.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和人口迁移。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
3.甲年龄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点评:是人口迁移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