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 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为先向东,再向南 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660千米 D.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此次日全食发生在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因此任一时刻,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范围都各占一半;黄赤交角的度数不发生变化。
【小题2】除极点外,全球各地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因此①②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为纬度增加而减小,①②两地位于同纬度,线速度相同;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②③两点均位于晨昏线上,因此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两点间晨昏上的劣弧,因此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一直向西北;③④同位于赤道上,其经度之差为60°,因此其距离为6660千米;④地离晨昏线较远,其地方时为22点。
考点:光照图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北京时间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和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月 日 时.
(5)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是 。
(6)此图所示日期过后,北半球昼长将如何变化? 。
参考答案:(1)23.5°N 180°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则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而根据经度可以判断出,此时0°经线也就是0时区是位于夜半球的中间,说明此时正好是晚上12点,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北京(东八区)的地方时是8:00。
(2)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从图上可以看出,0°经线是夜半球的中间,其东边的晨昏线是晨线,而西边的晨昏线是昏线,所以赤道与晨线、昏线的交点分别是90°E和90°W。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0时区是0点钟,所以东经45°就是当天的3点钟,所以是6月22日的3点。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是:H=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所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66°34′-23°26′)=46°52′,因这时候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是同一个方向,所以直接减去即可。
(6)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白昼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昼长逐渐变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若以地球为中心,可视为太阳沿黄道绕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其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图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注:天赤道是赤道平面的延伸)
【小题1】本次月考期间(9月19-20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太阳处于甲、丙位置时( )
A.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B.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地位置靠北一些,应该为6月22日夏至日,月考期间的日期接近球分日,图中太阳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故应该位于乙地。
【小题2】太阳位于甲、乙时,分别为冬至日和夏至日,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冬至日是公转速度快,夏至日是公转速度慢;冬至日日地距离近,夏至日日地距离远;同一点日出范围在冬夏至日位置不相同,都位于东方,但是偏南、偏北不同。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视运动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