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图》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促进人口跨省流动,缓解人地矛盾 B.扩大经济腹地,成为区域核心 C.改变城市形态,限制城市发展 D.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快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在郑渝铁路规划的两种方案中,与方案①相比,②方案线路短,沿线城市较少,人口稀疏,效益较低,占用的耕地少;但是经过地形区地势起伏大,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图11),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单位:米)。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小题1】根据风积地貌形态确定出流动沙丘,根据它是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来定风向。
【小题2】图示P中心外围的等高线值为860,故P的海拔高度为860---870M;Q地附近的最小等高线值为820M,故Q地的海拔为810---820M,则计算PQ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60M;
【小题3】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M、N两地图上距离为6.7cm,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那么此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25000,000
B.1:5000,000
C.图上1cm相当于地面距离25km
D.五百万分之一
【小题2】下图为M到N的地势变化剖面图,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题可知,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30°,且MN位于60°N,可计算MN实地距离=111×30×cos60°=1665千米,图上距离为6.7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25000000,即1厘米代表实地250千米,故A正确。
【小题2】读图可知,在靠近MN两点位置分布有河流,为低地,中部无河流海拔较高,故A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地形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如图,完成问题1.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2.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飞行的方向为3.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为
A.正东
B.西北
C.正西
D.东南
E.一直向东
F.一直向西
G.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H.一直向东南
I.5000km
G.10000km
2500km
3000km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圈夜视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就应该是逆时针方向,且A B 在同一条纬线上,故借助地球自转的方向就可以判定A在B的正东方向,故选A
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因为A B 同为北半球的两点,所以从A向B飞行应该先向北飞后向南飞,在东西关系上一直都是在向西飞,故整个过程就是先西北,再西南,故选C
3.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AB的长度=111×90×cos600=4995(千米),故选A
考点:经纬网的应用
点评:本组题涉及到经纬网上两点之间的方向的确定、最短距离的确定、距离的计算,属于经纬网的综合应用,试题本身的难度不是太大,属于中档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等高距为100米的地形图上,3条等高线交于一陡崖,该陡崖的高度不可能是:()米
A.180
B.240
C.320
D.39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公式:(n-1)d≤H<(n+1)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根据公式计算,不符合的是A。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农业地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