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小题1:图示太阳能电池板与灯杆的夹角α与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为180°;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α角越小。北京位于40°N,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为:夏至日>春分日>国庆日>冬至日;则a在四日中,正午的大小分别为:冬至日>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某日城市①(16°S ,48°W)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综合分析。小题1:②位于赤道上,日出时间始终为当地6:00;①城市昼长12小时40分钟,判断日出为5:40;而①地位于②地东侧30°,故确定①地地方时较②地早2个小时,故判断日出时间较②地差2小时20分。
小题2:在①城市日出时间为5:40分,到8:00,经历了白昼时间2小时20分;当地8:00,飞行4小时,则①地时间为12时,此时②地时间为10点(②地地方时较①晚2个小时),而②地的日落时间为18:00,故该人经历的白天时间为2小时20分+飞行时间4小时+8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综合分析,有一定难度,值得借鉴。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回答下题。1.当P点地方时为5:45时,Q点的地方时为2.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A.17:45
B.18:15
C.18:45
D.19:15
E.0°— 23.5°
F.23.5°— 66.5°
G.66.5°— 90°
H.0°— 90°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PQ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昼长相等,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得,Q地昼长为12小时30分钟,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15分。
2.PQ重合,表明重合点有极昼或极夜出现,因此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66.5°— 90°。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北京时间 2011 年 11 月 3 日 1 时 36 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据此完成题。
小题1:“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的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da 段
小题2:当地球从a公转到c期间,我校窗朝南开的教室中,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将
A.越来越大
B.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C.越来越小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小题3: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广州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悉尼(东十区)的区时为 7 时 36 分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可判断如下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向北
a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向南
b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向南
c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向北
d小题1:11 月 3 日 刚好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在cd之间,故选C。
小题2: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越小。由a到c,即从春分到秋分,此地太阳正午高度角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故选D。
小题3:11 月 3 日太阳直射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越快,此时广州昼短夜长,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C选项是错的, 东八区为1 时 36 分,东十区为 3 时 36 分,故D是错的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以理解运用为主。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各节气的特点
?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等长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