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 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km。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
(4)小河流向 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据图可知:①为盆地,②为陡崖,③为山谷,④为山脊,⑤为山顶,⑥为鞍部。
(2)根据等高线知识可以算出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1米,据图中的比例尺,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2.3×2=4.6千米。
(3)比例尺放大的计算公式为: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00000×2=1:100000。
(4)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本题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小河流向自西向东或东北流。AC路线地势逐渐降低,可以实现自流输水,工程量小,代价低,后期运营成本低。计划把水调到C处,应选择AC线路。
(5)利用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平缓和陡峻,一般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要选择一处整修梯田,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甲处。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甲、乙两地之间有3条道路。图中3条曲线分别代表3条道路沿道路所经路线海拔高度发生变化的情况。
1.在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2.在3条道路中,从甲到乙行进,最适合骑自行车的是
A.道路③为甲、乙两地间的最短距离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海拔最高点
C.道路①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海拔最高点
D.道路③可能跨过桥梁
E.道路③
F.道路②
G.道路①
H.道路①和②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
1.A项图示只反映沿道路所经路线海拔高度发生变化;但不能判断就是最短路线;错误。但线路③经过的最高点海拔较②①线路的最高点海拔高;故BC项错误。线路③经过的道路地势起伏较大,可能有河流,故可能跨过桥梁,正确。选D项。
2.骑自行车的线路适宜坡度较小,剖面图上反映线路①的坡度最小。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该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问题。
1.M点的值可能是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3.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0.4
B.0.8
C.1.2
D.1.6
E.光照
F.热量
G.降水
H.土壤
I.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G.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等值线“低于低值”的原理判断,M处的值应低于1.0,但高于0.5。故选B项。
2.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①位于长白山区,多地形雨,故干燥度较低,而②位于东北平原,降水量较①处少,故干燥度较①处高。
3.N处等值线向南凸出,反映干燥度“凸高为低”,即干燥度较周边地区低,结合地理位置判断,N位于大兴安岭,地势高,故蒸发量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等值线的判读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解答此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2)结合我国的区域主要地形差异。
(3)理解干燥度的涵义和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海洋对大气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大气输送大量
A.动能
B.势能
C.热能
D.化学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海洋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从而对大气产生影响。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面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6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3分)
参考答案:(1)纬度较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热量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攀枝花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发,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所以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
(2)结合前面分析,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区,山地背风坡,多下沉气流,所以多晴朗天气,风力小,天气暖和、气温较高。
(3)攀枝花是钢铁工业城市,钢铁等工业及汽车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该地是河谷地形,相对闭塞,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河谷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发展旅游业。
考点: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