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促进物质转移③实现能量交换④更新各种水体⑤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A.①②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地质构造。小题1:修建水库和跨区域调水都是改变了地表径流,即⑥环节。
小题2:a处地貌为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故①②正确。
小题3:A项图示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结构;错误;B项乙处向斜成山为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错误。C项背斜的拱形结构适宜开凿隧道,正确。D项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而乙处岩石坚硬,适宜某些工程建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蓄雨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沿阿拉山口—台北方向所作的数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小写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一项是:( )
A.a一一月均温 b一年降水量 c一人口密度 d一海拔高度
B.a一一月均温 b一人口密度 c一海拔高度 d一年降水量
C.a一一月均温 b一年降水量 c一海拔高度 d一人口密度
D.a一人口密度 b一海拔高度 c一一月均温 d一年降水量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降水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小于乙、乙位于山地迎风坡
B.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分别约900、1200mm
C.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分别约500、300mm
D.甲小于乙、乙离海比较近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阿拉山口—台北方向,纬度逐渐降低,一月均温呈上升趋势。根据0°C等温线大约在34°N经过,读图可以判断,a曲线是一月均温。阿拉山口到台北,中间经过青藏高原,所以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对应c曲线。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低,沙漠区人口密度更低,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密度曲线波动最大,对应d。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应曲线b。所以C对。
【小题2】从甲、乙两地分别向降水量曲线做垂线,从与曲线的交点向右侧纵轴做垂线,可以读出降水量值。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分别约500、300mm,C对,B错。甲降水量大于乙,A、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水循环
[???? ]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
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卜空
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
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考点巩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