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 C.东南向西北递减 D.东北到西南递减 参考答案:小题1: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可知,根据数值分布规律,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局部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小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地球的公转可知,图中地球是顺时针运动,应是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晨昏线过极点,说明此时是二分日。如果是秋分日,则晨昏线 ab的移动方向向东,A对。地球公转速度加快,D对。有两个正确答案,所以不可能。只能是春分日,此日后,晨昏线ab向西移动,A错。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图中a地纬度低,c地纬度较高,两地都在南半球,所以c地昼长将短于a地,B对。b地在极圈附近,没有出现极夜现象,C错。此后地球靠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三个月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是冬季。图中d所在区域在南回归线,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A错。冬季气温较低,B错。冬季河流是枯水期,C错。南半球冬季草木枯黄,野生动物迁徙到北半球,D对。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下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下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左图中P点的纬度和右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
A.60°N 1月
B.30°S 1月
C.60°N 7月
D.30°N 7月
【小题2】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
A.印度盛行西南季风
B.新西兰昼短夜长
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
D.澳大利亚的珀斯处于雨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左图中P、Q两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可以算出P点位于60°N,Q点位于30°N;右图中N点的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小,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综上所述,C正确。
【小题2】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其公转线速度最大,地球位于近日点,为1月初;此时松花江畔会出现银装素裹的景象;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新西兰昼长夜短;澳大利亚的珀斯 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少雨。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⑴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
⑵此时A点是 点钟,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昼长是 小时。
⑶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⑷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⑸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
参考答案:(1)冬 昼夜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1)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南半球为冬季;再过三个月为秋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2)结合自转方向,图示C点的时间为6时,计算A点时间为15时;图示为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4)图示A点所在纬度为北回归线;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对,即为0°经线。B点的日出时间即为180°经线的地方时,计算得3:00;(5)结合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经线即图示的昼半球平分线为45°W。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5年9月23日凌晨1点40分,在太阳的东边沿爆发了一个X17级的太阳耀斑,这是继2005年1月太阳剧烈爆发活动以来的又一次剧烈爆发。据此回答1~2题。
1、耀斑和黑子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周期大致为
[???? ]
A、23时56分4秒
B、11年
C、17年
D、365日5时48分
2.、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电视信号中断④南北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宇宙中的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