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0,如下图所示。A点所在经线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度,时间差为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判断A点地方时为15:00。
【小题2】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该日的日期最接近6月22日。
【小题3】B点3:00日出,21:00日落,故B点的昼长时间是(21-3)=1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的经线,在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12:00,在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0:00。(3)根据现象确定日期。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或秋分。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冬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南半球同一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m、n为纬线,a、b为经线,两图图幅面积相同,但比例尺不同。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和b构成一个经线圈
B.图a比例尺大于图b
C.F点位于E点的正北方
D.F点昼长等于E点昼长
【小题2】若该日晨昏线与赤道平面夹角为70°,则图示所处季节能在我国欣赏到的景观是 ( )
A.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长白山前秀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可知,a和b同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因此a和b为同一经线;由昼夜的分布情况可知,图b所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F点在E点的东北方;F点纬度较低,昼长大于E点,故B正确。
【小题2】若该日晨昏线与赤道平面夹角为70°,由此可知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20°N,此时北半球夏季,故B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活动
B.核裂变
C.太阳辐射
D.风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运动表现出的现象,对地球气候、磁场有影响,却不是地球上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活活动的动力。A错。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C对。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裂变,B错。风能是转化的太阳能,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辐射。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C点昼长为8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表示春、秋季
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D.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
【小题2】关于D点正确的叙述是
A.经度为20°W
B.昼长小于12小时
C.位于昏线上
D.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图示区为昼半球,图中大圆为晨昏圈。根据图中A点的纬度,判断A是南极圈与晨昏线的切点。C点位于南半球,昼长8小时,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半年,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夏半年,地球此时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只有夏至日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是春季、秋季,B错。此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C错。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作用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D对。
【小题2】读图可以看到,A为南极圈的切点,B与它是对趾点,是北极圈的切点。AC距离与BD间距离不相同, C与D纬度数值也不相同,C与D不是对趾点,不一定是在两条相对的经线上,所以不能根据C点的经度来判断D点经度,A错。C昼长8小时,南关于是冬季, D位于北半球,是夏季,昼长时间一定大于12小时。B错。图示为晨昏圈,目前是上南下北,可以倒过来看,判断ACB为晨线,ADB是昏线。选项C对。图中无法确定纬度,也就不能确定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D错。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题。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是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两极最小速度为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是835km/h。通过图甲可知M点的自转速度是835km/h得出M处纬度应为60°。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每年一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每年七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通过图乙可知N点公转速度最慢得出N点应位于远日点,对应时间为7月初。
考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本题通过地理图像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规律,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地理图像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试题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