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图》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从图中经纬网、等高线数值均可判断,该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正确。
【小题2】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融冰量增大,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C正确。
考点:湖泊补给、全球变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小题。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2.上图中有一处陡崖,其高差可能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E.98米
F.198米
G.698米
H.298米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两山的相对海拔是270米,A是错误的;C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是错误的;根据图中指向标,H位于东南坡上,C是错误的;根据图中风向,H地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H地比B地降水多,D是正确的。
2.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n为2,d为200米,200米≤△H<600米,正确的是D。
考点: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一线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 ( )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两地之间有一个山脊,故排除CD;从乙处到丙处海拔逐渐减低,丙处位于山谷中,地势低,且低于200米,从丙处到丁处海拔逐渐升高,故可以排除A。
【小题2】图中丙处位于山谷中,地势低平,有河流发育,水源充足,适宜形成聚落。甲、乙、丁都位于山坡上不适宜发展聚落。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及聚落选址。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 ( )
A.非洲西海岸
B.北美洲西海岸
C.南美洲西海岸
D.欧洲西海岸
【小题2】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 91ExAm.org#160; ( )
A.地形影响
B.暖流经过
C.寒流经过
D.低压控制
【小题3】关于图中A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A处降水小于3000毫米
B.A处降水与低压控制有关
C.A处降水主要为地形雨
D.A处降水一般集中于夏季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8分)下图中等高线的高程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图示范围内建一个水库,大坝拟建高度151m(海拔),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库容量,估算由于水库蓄水至少需要迁移多少居民? 。
(2)估算a山顶与图中最东部的城镇的高差范围在 之间,a山顶的东坡比西坡的坡度 (陡或缓)。
(3)图中C处地貌称做 。
(4)当地有关部门计划在a、b两山顶之间利用山地电缆车相通,电缆车速度是每分钟400米,则乘缆车从b山顶到a山顶约需要 分钟。
(5)该区域的西南部属于 地形,判断的理由: 。
参考答案:(8分)
(1)3200
(2)300—400之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等高距为50米。大坝拟建高度151m,水库大坝适合修建在峡谷处,即图中C处向上一点的位置为峡谷,水库淹没区域内有500人的居民区2个,2000人的居民区1个,200人的居民区1个,建水库需迁移3200人。
(2)a山顶的海拔约为350-400米,东部的城镇在沿海,海拔0-50米,a山顶与图中最东部的城镇的高差范围在350-400米。a山顶的东坡等高线更稀疏,比西坡的坡度要缓。
(3)图中C点西部河流峡谷处,等高线密集, C处海拔50-100米,等高线稀疏,是河流流出峡谷后,在地势平坦的山前地带形成的冲积扇平原。
(4)a、b两山顶跨度相当于10´的纬距,纬距1°=111km,即a、b两山顶跨度=1110/60km,乘缆车的时间用两山顶水平跨度÷速度可得出。
(5)图示西南部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应属于丘陵地形。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