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全年一样 B.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C.正午比上午大 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方向。若为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则门应朝南;若为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则门应朝北。
小题2:阳光射入门内的面积与太阳高度成反比,即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越小;反之越大。故A项由于全年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故屋内的光照面积也会变化,错误。B项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故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最小。正确。C项,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故正午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最小。错误。D项春秋分日,由于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一样。(自赤道向两侧递减)。故正午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也不一样。
小题3:由于北京时间17:00时,当地刚好为正午,计算当地的经度(由于时间较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故位于120°E的西侧90°);为30°E;而夏至日,正午时屋内地面的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45°)=90°-纬度差(当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的距离);该日的直射点纬度为23.5°。计算得当地纬度可能为68.5°N或21.5°S。故该地可能为(30°E,68.5°N)位于欧洲北部北冰洋沿岸;或(30°E,21.5°S)位于南非高原。A项上述两地都不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区,错误。B项上述两地或为热带或为亚寒带,季节变化不明显;错误。C项尽管北冰洋沿岸位于极圈内,但此时为夏至日,北极圈内为极昼;错误。D项欧洲北部北冰洋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时20分
B.15时40分
C.14时30分
D.14时20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图示可知此时昼夜平分,160°E的时间为18:00.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160°-120°)×4’=16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得出此时北京时间18:00-2:40=15:20。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重要经纬线的确定,即6时、18时所在经线对应的经度,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北京时间。
地方时的换算:
(1)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计算步聚: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西侧用“-”)
区时的计算: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已知经度数÷15°?
(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整数商为时区;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整数商+1为时区数。)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不过日期变更线: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过日期变更线:(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
另外需注意有飞行时间的加上飞行时间。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
A.66°34′N 
B.23°26′N
C.23°26′S
D.66°34′S
小题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时旗杆影端都不指向南方,即太阳直射点不可能位于该地以北,因此可排除位于南半球的C、D项;①、③时杆影为零,即发生了直射现象,又可排除A项;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26′N。
小题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基本功。本题也可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发生极夜现象,但这一时段内,我们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现象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图(单位:千米/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位置在2.图中等值线弯曲由地势高低引起,则M和N一线不可能3.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则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高纬度
E.N为山谷
F.M为山谷
G.N线发育河流
H.M线比周围地势高
I.甲
G.乙
丙
丁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根据图示越往北,线速度越小,判断位于北半球,根据当地的线速度1500KM/H,线速度较快,判断位于低纬。
2.根据M线凸低为高,反映该地线速度较快,判断地势较高。故B错误。
3.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则受东南季风影响,丙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最丰富。
本题难度:困难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宇宙环境及其对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