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 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 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人。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______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
②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H环节外,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I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字母是______________。能使I的储水量增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________等传统习惯。
参考答案:(1)干旱 半干旱 (2)200
(3)①陆上内循环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水循环的构成与分类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分为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类型属于陆上内循环,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地区除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人类影响水循环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3.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E.降水总量少
F.降水年际变化大
G.浪费更严重
H.水资源需求量大
I.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
G.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地下水逐渐增加,水循环加快
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1.由题意可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故选C。
2.海河流域人口稠密,人们生产生活及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故选D。
3.在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们在上游建水库、发展灌溉农业,大量占用水资源,致使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中②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_________(填图中代码)环节产生影响。
(3)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_________,甲处的地形是_________ 。
(4)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 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汽输送????
(2)④??
(3)背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读北美洲的相关资料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3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述一月等温线相对于七月等温线不同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3)A、B两地纬度位置基本相同.分析两地的年降水量差异及其成因。(5分)
(4)北美洲东西海域都有世界大渔场分布。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差异。(4分)
参考答案:(1)甲河结冰期比乙河短;甲河流量比乙河丰富;甲河流量季节变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河所处纬度较低,乙河所处纬度较高,所以甲河结冰期比乙河短;甲河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甲河流量比乙河丰富,甲河流量季节变化比乙河大;乙河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所以有凌汛现象。
(2)注意区别1月、7月等温线的图例及变化差异;由图可知①1月等温线均向南即低纬度弯曲。主要是由于北美洲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气温相对同一纬度的海洋来说气温要低; ②1月等温线比七月等温线分布较密集。主要是北美洲南北纬度跨度大,1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往北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加之冬季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所以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
(3)根据图中A、B两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推断两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分析原因。由图可知A、B两地纬度位置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A地区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又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B地区位于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沿岸又有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丰富,所以A地区降水量小于B地区。
(4)根据世界大渔场的分布可知,东岸渔场位于纽芬兰岛附近,是由于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暧寒流交汇的海域,冷、暖水性鱼类都在此聚集。西岸渔场主要受离岸风—东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随风离去,底层海水上泛,即出现涌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所以东西海域都有世界大渔场分布。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下图是乌克兰地形及黑土分布图。

材料二:流经首都基辅的第聂伯河是乌克兰最大河流,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之前,该河径流量61%集中在春季,此外,夏秋占24%、冬季占15%。乌克兰重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修建大小水库14座。修建水库之后,春汛径流量占38%,夏季径流量占32%,冬季径流量占30%。下表为基辅和波尔塔瓦的气候统计资料。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基辅
| 均温
| -5
| -4
| 0.7
| 8.7
| 15
| 18
| 19
| 18
| 13
| 8.1
| 2.1
| -2
|
降水量
| 47
| 46
| 39
| 49
| 53
| 73
| 88
| 69
| 47
| 35
| 51
| 52
|
波尔塔
| 均温
| -6
| -5
| 0
| 8.8
| 15
| 18
| 20
| 19
| 14
| 7.6
| 1.5
| -3
|
降水量
| 43
| 32
| 35
| 40
| 51
| 60
| 71
| 46
| 44
| 42
| 49
| 51
|
材料三: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茂盛的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历经千百年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乌克兰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其大平原流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受到工业污染等,曾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一次大的“黑风暴”能使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的重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聂伯河综合治理前后径流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6分)①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印度洋、大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地理位置、优良港湾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优良海湾和天然良港,是重要海上贸易通道;俄罗斯纬度较高,而此地纬度较低,海水不易结冰,利于发展海运。
(2)治理前该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治理后变化小。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径流量大;夏季降水较少,径流量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补给少。这些因素导致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大型水库建成后,调节了径流量,径流趋于平稳,季节变化减小。
(3)黑土的形成与当地草类茂盛,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慢有关。植被茂盛,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侵蚀作用弱
考点:区域特征、河流水文特征、黑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