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α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β是黄赤交角,目前度数是23°26′,其度数就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小题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其余三个选项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考点:黄赤交角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小题2】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B.②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
C.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④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最大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纬度越高,年内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各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的起伏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B。
【小题2】 ①地一年中昼长最长为24时,最短为0,有极昼极夜现象;②地最短昼长只有6时,纬度高于400(最短昼长9时9分),一年中无太阳直射;③地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也有变化;④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比①地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北半球晨昏线交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的a、b两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状况,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常年盛行极地东风
B.两地均可看到极光现象
C.b地的地理坐标:(0°经线,75°N)
D.制约a地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不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北半球晨昏线交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交点纬度是66°34′N。根据材料,读图,图中b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是20点,所以该地经度是0°。根据图中b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分析,该地纬度比66°34′N高8°26′,所以纬度是75°N。C对。根据a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a地纬度低,不受极地东风影响,没有极光现象,A、B错。a地纬度低,热量充足,D错。
考点:日照图,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理坐标,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 年,常州地区(约 31°N ,东八区)的小明在当地时间 2 月 13 日上午 10 点收看在加拿大温哥华(约 49°N ,西八区)举行的冬季奥运会直播。该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根据以上材料完成 14-16题
【小题1】在A.B.C.D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和距离2月13日最近的分别是( )
A.A和C B.A和D C.C和D D.C和C
【小题2】当小明从电视中看到冬奥会开幕时,温哥华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
A.2月13日18时
B.2月12日18时
C.2月13日17时
D.2月12日17时
【小题3】下列关于“2010年2月13日”常州和温哥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州昼长比温哥华短
B.常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比温哥华小
C.两地昼长都逐渐变短
D.常州昼长比温哥华长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1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C点位于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距离1月较近。D点为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距离2月13日较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加拿大温哥华为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北京时间2 月 13 日上午 10 点,温哥华时间为2 月 13 日上午 10 点-16小时=2月12日18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2月1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往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温哥华纬度比常州高,所以温哥华白昼时间比常州短,两地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较温哥华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下图中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轨迹,读图回答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期是 前后;当太阳直射点移至C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期是 前后。
(2)元旦时太阳直射点在 点和 点之间,并继续向 (南、北)方向移动。
(3)北京(39°54′ N,116°E)正午太阳高度为73°32′ 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点,此时开普敦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4)北半球 (节气)至 (节气)期间太阳直射点从C移到A。
(5)从E到C的时间 (长于、短于、等于)从C到A的时间,原因是 。
参考答案:(1)冬至;12月22日;秋分;9月23日
(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移至该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C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该点时是在冬至日之前,说明此日为秋分日,日期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
(2)图中E、D、C、B、A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依次从E向A移动。元旦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因此此日太阳直射点在B和A之间且向北移动。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当北京(39°54′ N,116°E)正午太阳高度为73°32′ 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图中D点,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夏至日),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温和多雨。
(4)从上面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从C移动到A时,正值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
(5)从E到C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而从C到A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因此从E到C的时间长于从C到A的时间。
考点: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