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流速、台风降雨量不能根据肉眼观测出来,必须用精密的仪器。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大小,粗略的估计台风降雨量,溪流的变化。选D。
【小题2】学生观测点的溪谷,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甲、丙为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可判断甲、丙为谷地,乙、丁处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选B。
考点:流水作用、等高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下图)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并于随后3个月内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科学探测。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玉兔号”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玉兔号”巡视器探测期间,大同市( )
A.正午日影先变长再变短
B.白昼先变长再变短
C.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D.可能会出现伏旱
【小题2】根据材料,“玉兔号”将面临的一系列考验中,可能会有( )
A.狂风暴雨
B.黄沙漫天
C.冷热剧变
D.乌云遮日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材料可知,巡视探测期间,是12月15日到3月15日三个月时间,太阳直射点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大同市位于北半球,在此期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向减小后增大,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白昼先变短再变长,B错。此时是冬季,而夏季是台风多发季节,C错。伏旱是长江流域7、8月份的天气现象,D错误。
【小题2】月球没有大气层,玉兔号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中,不会有狂风暴雨,A错。没有大气,也就没有风沙云雨等天气现象,B、D错。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和保温效应,昼夜温差大,冷热剧变,C对。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月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⑴.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概述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分布特点。(4分)
⑵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却是我国年均温较低的地区,试分析其原因。(6分)
⑶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年太阳辐射强度由青藏高原的西南地区向北、东北、东南地区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青藏高原地区西南部年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东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最弱。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加上该地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年太阳辐射强。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同时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弱,所以年均温较低。
兰州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旱,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强,广东地处沿海地区,所阴雨天气,年太阳辐射弱。
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段,年太阳辐射弱,太阳能资源缺乏。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近年来华北地区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小题1】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小题2】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受暖锋控制,空气流动性差
B.地面蒸发强,空气湿度增大
C.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D.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雾霾天气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的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影响的是温度不是能见度。选A正确。
【小题2】雾霾天气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是空气中的灰尘及有机空气分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受暖锋控制时,出现降水,降低霾天,A错;地面蒸发强,会出现强对流天气,不会出现雾霾,B错;冷空气快速南下时,气温快速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大风吹散雾霾,C错;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利于雾霾天气形成。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及雾霾天气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