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八)
A.55°N B.65°N C.75°N D.85°N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小题1:南极附近是极昼,则北极附近是极夜,M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因P与M经度相差45°,则地方时相差3小时,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5点。
小题2:若此时为7月,则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M点所在纬线应在66?34?N—90?N,而且应接近66?34?N,因此M点的纬度数可能是75?N。
小题3:若Q地的经度为0?,则M点的经度为45?E,此时北京(116 ?E)处于日出,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夏季)。就四个选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易发生森林火险,其等级最高,符合题意;长江下游枫叶正红指秋节;长城沿线桃红柳绿指春季;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的季节应是冬季。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3月26日,某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38和17:54,据此推算该地的经度大致是
A.114.5?E
B.116.5?E
C.121.5?E
D.123.5?E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3月26日接近春分,日出时间也接近当地的地方时6时,即该地日出的地方时约为6时,而北京时间(120°E)为5:38,根据“东加西减”的原理,即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23.5?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显著改善。请读下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1)-(3)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35°≈0.7 ??? tan45°≈1????? tan60°≈1.73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建了两幢商品住宅楼(上图),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楼一层的一套房子。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阳光直接照射。那么在两幢楼房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 20米???????? B. 30米?????? C. 40米???????? D. 50米
(3)若其中某房主欲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1)C ?(2)B?(3)D
本题解析: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中和文中的信息,特别是要先根据图中的楼高和楼间距直接算出要保证北楼阳光不被遮挡的最低太阳高度为tanα=69÷40=1.725,再由题中提供的信息②可知H=60°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故推算出阳光被挡时间为6个月。
(2)根据提供的公式先算出当地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与提供的tan35°=0.7最接近,由楼间距不变(40米)可计算出南楼的高度约 40×tan35°,即约为30米。
(3)本题要明白吸收板与楼顶平面的夹角应等于直射点与所在地纬距的原理。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0°经线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此刻起24小时内,该经线与晨昏线交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范围为
A.0°—90°
B.0°—82°
C.8°—82°
D.8°—9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数据,0°经线在某日某时刻在0°纬线的太阳高度是0,可以判断晨昏线此时与0°经线相交于赤道。0°经线在90°N的太阳高度是-8°说明北极点此时是极夜。0°经线在90°S的太阳高度是8°,说明南极点此时是极昼。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知,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8°S,82°S有极昼现象,82°N有极夜现象,按24小时内太阳直射点纬度不变考虑,所以该经线与晨昏线交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范围是0°-82°,B正确、C错。82°N-90°之间是极夜现象,与晨昏线没有交点,所以A、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气象仪器,在校园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北京时间)测得连续两天的气温值(下表显示)。同学们发现,在早上第一次观测时,太阳几乎刚刚出现在地平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观测数据中有一组正好为当地正午时的记录,则
A.当地这两日日出东北
B.当地一日内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C.当地位于120E以西
D.当地位于30N以南
小题2:关于两日气温变化的叙述及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两日昼夜温差均较大,天气状况是重要原因
②气温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18日温度变化更快,主要是昼夜长度变化造成的
④两日同一时刻温度差异主要是两地下垫面不同造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材料,观测时间是10月17日、18日,此时我国昼短夜长,日出方位应是东南;表中测量的最高气温是在北京时间14时,但不意味着这个温度是当地一日内的最高气温,且当地出现最高气温的时间应是当地时间14时左右,而非北京时间14时;根据现有资料,该地的纬度位置不能确定,排除D选项。四组数据中有一组数据是当地正午时的记录,结合北京时间7时(第一次测量时间)正好日出,且此时昼短夜长,上午时间应短于6小时,因此表中最可能是正午的应是12:20的数据,也就是当地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经度差5度,北京时刻较早,位置靠东,该地应位于115°E,故选C。
小题2:两天的天气状况均是晴天,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大;两天的测量地点的下垫面一个是草坪,一个是水泥地,二者的比热容不一样,所以导致两天的同一时刻测量的两地温度有所差异。故选①、④;连续两日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差异不大,这两个因素不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地关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