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5 11:56: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 A.0.4km B.0.5km C.1.2km D.1.5km
| 小题2: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增强 B.沿海平原扩大 C.陆地淡水减少 D.植被类型增多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阅读该图用直尺量出图中M、N两点的直线距离,依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可求出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6 km。读图可知M、N两点之间经历了4年,进而可以计算出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1.5 km。 小题2: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液态淡水会注入海洋,极地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雪储量减少,导致陆地淡水储量减少;同时海平面上升,沿海平原部分被淹,面积缩小。故B项错误,C项正确。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表明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地区气温也会升高,则极地高压减弱,A项错误。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与全球气温大幅度升高有关。这种情况下,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类型不可能增多,而是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 A.我国的热带将向北移 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 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热带和亚热带都将向北移动扩展;高山雪线将由于冰雪消融而退缩上升;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岛屿的低地将被淹没,岛屿面积将缩小。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在西亚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 材料二:整个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图)
 (1)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或延迟),其正午日影朝????,影子逐日变????。 (2)读图1,与2006年相比,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多或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 (3)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并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参考答案: (1)提早??北?????长???? (2)变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联合国气候公约第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其正午日影朝北,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故影子逐日变长。 第(2)题,全球变暖对极地地区影响较大,造成极地冰雪融化,同时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大气环流状况变化较大,降水、蒸发状况也发生较大变化,引起不同区域降水和干湿状况的较大变化。 第(3)题,分析图示可知,A、B、C三种预案情形下在100年时间气温分别上升约3.0°C、2°C、1.2°C。阅读气温数值时读出大致数值即可,但不可有较大偏差。另外学生还需明确:现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为主,释放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气温升高幅度较大。天然气广泛取代煤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天然气毕竟也属于化石燃料,也会释放相当数量的温室气体,会导致气温升高,但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的使用释放潜热少,气温升高最不明显。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不同预案条件下气温变化的分析能力,及同学们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2.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3.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农业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E.①②④ F.②③④ G.①②③ H.①③④ I.①② G.②③ ③④ 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管道经过沿线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所以城市分布是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天然气输送到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上海地区提供能源,而不是提供出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长江三峡水电站修建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水电是清洁的能源,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0.15μm~4m B.0.4μm~0.76μm C.0.15μm~0.4μm D.0.76μm~4μ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波长。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可以分为紫外线区,红外线区和可见光区。波长小于0.4μm属于紫外线区,0.4μm~0.76μm属于可见光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