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图》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所以,教堂在甲地的北偏东,即东北方向。
【小题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增大1倍,即为原来的2倍,所以,任意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A说法正确;比例尺变大,表示的内容更清晰,但是表示的范围变小,比例尺是原来的2倍,同样的图幅表示的范围是原来的1/4,B、C两个说法正确;等高距不变,比例尺变大,两地间的图上水平距离变大,所以,等高线会比原来稀疏,D说法错误。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材料一 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1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22分)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参考答案:(1)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M地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的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比例大幅度减小,林地和草地明显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覆盖概率提高,所以生态环境会较大改善。水土流失减轻。地表径流的流速减慢,降水下渗变为地下水的量增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
(3)从图是信息可以看出,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200~500mm、>2000mm 。本区正好位于南纬40度以南地带,属于西风带影响范围之下,安第斯山脉阻隔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的离岸风,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大陆。
(4)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的年均温高于西部。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洋吹向陆地,使东都受到温暖海洋的影响,东部受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考点:土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阅读图表的能力是学生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本题的知识点并不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分析,图中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A.450毫米
B.650毫米
C.690毫米
D.550毫米
【小题2】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
B.6月份,准静止锋长期停留该地
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夏秋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由图可知甲处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可能为500mm或600mm,根据等值线判读方法:高于高值,低于低值;不可能为550mm。
【小题1】由图可知,该地一月等温线数值为—10℃左右,又在我国东部,故该地在东北或华北北部一带;乙处多雨中心为7、8月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