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A处 B.B处 C.C处 D.A处和C处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图示,河谷发育的地形岩层为破裂带,即断层处,断层地带易被侵蚀形成河谷,地势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
小题2:图示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而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油气资源往往储藏在背斜构造中,而向斜处容易储水。
小题3:由断层切断褶皱构造,可推断出该地区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由褶皱顶部岩层缺失,且上面存在沉积岩(或沉积物),可判定该地区在褶皱和断层形成之后又遭受外力侵蚀,最后发生了堆积作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判断地质构造,应用地质构造对地貌、资源分布和地质作用的过程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岩石的透水性越好,水流动性越强,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试题需明确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四个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8分)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①为_______ ,②为_____ ,形成②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是___ (3分)
(2)①处山地的形成,是因为___ 。(2分)
(3)河流地貌甲地为____ ,主要分布在_____ 。乙为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___ 。(3分)
参考答案:(1)向斜 (1分) 断层(1分) 地壳运动(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②处两侧岩层不连续,发生过错动和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形成②断层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
(2)①处山地是向斜成山,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
(3)甲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乙是三角洲,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小,携带的物质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考点:本题常见地质构造及地貌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