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内流湖 B.火山湖 C.构造湖 D.外流湖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河流由高处往低处流,所以图中右侧海拔高,从A向B表示上行。根据图中的指向标,上行的方向与指向标一致,为向正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湖泊水流向河流,所以该湖泊不是内流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乙处是陡崖,河流流经乙处形成瀑布,观赏瀑布应该位于瀑布的下方,所以丁处是最佳的观赏位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1.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2.飞出的“黑石”属于3.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正确叙述是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E.沉积岩
F.变质岩
G.岩浆岩—侵入岩
H.岩浆岩—喷出岩
I.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G.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黑石”的物质是由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活动发生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2.飞出的“黑石”是由岩浆喷出形成的,又叫玄武岩。
3.甲、丙属于岩浆岩;乙属于沉积岩。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形成的;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大理岩;沉积岩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右图为某山地部分等高线、等温线及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的北坡属于( )
①阴坡 ②阳坡 ③背风坡 ④迎风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2】此山地可能位于(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天山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安第斯山脉南段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中指北标志可知,左侧为北坡,同一海拔高度北坡温度低于南坡,可判断北坡为阴坡;北坡雪线高于南坡且北坡为阴坡,可知北坡降水较少,为背风坡,故A正确。
【小题2】该处山脉七月等温线为3℃>0,可知为北半球的山脉且海拔高于5500米,故C正确
考点:雪线,世界典型山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高度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是因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C对。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A、B、D错。
【小题2】因四地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不大,所以影响太阳电站建设的因素主要是日照时数。对比图中四地的日照时数,①地的日照时数最多,所以最适合建太阳能电站。故选A。
考点:区域日照时数差异的原因,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区域能源开发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