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六)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当前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平原地区,而高纬、高山的寒冷地区,沙漠、半沙漠的干燥地区以及冰封的南极大陆内部至今人烟稀少或无人定居,就是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明显例证。从图中所示,可以看出“平原比山地多”D是正确的。
【小题2】社会因素也影响人口分布。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趋势也不一样。例如,在封建社会,由于个体经济的农业生产是经济中的主导,人口就集聚在农业发达地区,乡村人口占绝对优势;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的数目和规模也日益增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影响。①中国人口增长率高,劳动力输出人口比重大,②是南亚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③是欧洲,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④是北美,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转出区。故此“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C是正确的。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区域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该海域位于 半球(南、北),理由是 。
(2)该图为 月份(7月或1月)的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
(3)此时北印度季风洋流呈 方向流动,上海吹 风。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 期。
(4)如果图中黑线表示洋流,请标出其流动方向。(画在答题卷上)
(5)如果图中海域为太平洋,在该洋流北部渔场如发生鱼类的大批死亡,可能的原因 是 。 若以上原因成立,则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 天气。
参考答案:(1)南 气温向南递减
(2) 7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
(1)根据图示等温线分布: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为南半球;
(2)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理,图示反映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较陆地高;判断为当地的冬季,南半球冬季为7月;
(3)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故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则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环流,夏季,上海盛行东南风,我国东部地区为雨季,故河流进入汛期。
(4)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
(5)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南半球中低纬的太平洋东部海域,由于水温异常升高,使该洋流北部渔场发生鱼类的大批死亡。受此暖水影响,使南美洲西岸增温增湿,降水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仪是正球体,地球仪上的经线都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纬线相垂直。
考点:经线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题。
小题1:ab段河流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小题2:一般不能选择①处做为野外宿营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小题3: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 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河流发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根据指向标,ab段河流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小题2:在野外考察中晚上宿营,一般要选择在山脊处最为安全。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小题3:线路设计要平缓,基本与等高线平行,符合的是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河流流向判断、野外宿营地的要求和道路设计要求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