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15 B.14 C.9 D.16 |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图中只知是中纬度,没有标注纬度,所以不能判断是哪个半球,甲、乙可能位于北半球的阳坡,A可能。丙、丁可能位于南半球的阳坡,B可能。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等温线a的温度高于b,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 可能。乙地和丁地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同,D不可能,选D。
【小题2】读图,甲乙两地高差是5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所以甲乙温差约3°C。若a为12°C等温线,则b 是15°C等温线,A对。
考点:阴坡、阳坡的差异,高差与温差的计算,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以下各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E.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F.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G.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H.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I.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G.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中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G气压高,H气压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E气压高,F气压低;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所以F处气压比G处低;E处气温比H处低,水平气流②和等压线斜交,不是正东正西方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图示为水循环,则③为蒸发,①为降水,④为水汽输送,②为径流。则水汽输送的距离与地表形态有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洋流①④为暖流,②③为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④的主要动力为东南信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此回答以下2题。
?1.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 ]
A.第一次航行里程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参考答案:1.D
2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同
B.①地的大气环流形势与③地明显不同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图中的①、②、③三地都在北回归线上,②、③两地都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故②、③两地大气环流与①的大气环流明显不同;①地的热带沙漠气候是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③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1—2题。
小题1: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小题2: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d—c—a
C.c—a—b
D.c—b—a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小题:根据a气候的最低月温1月月温低于0°C,而降水量集中于7月,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北半球特有的气候类型,而不是我国特有;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项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a为温带季风气候;b气候7月气温最低,但高于0°C,但降水量集中于1月,故判断雨热同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进而纬度从低到高为c-b-a。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