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A.没有支流汇入 B.干流开发水电,筑坝拦水 C.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D.流经干旱区,蒸发旺盛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黄河下游是地上河,缺少支流注入,入海口处径流量较小,A错。含沙量自上游较小,到中游最大,下游含沙量逐渐减小,B错。中游含沙量迅速增加,C对。径流量与含沙量变化趋势不一致,D错。
【小题2】黄河从兰州到河口段径流量大幅减少,主要是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C对。读图,沿线有支流汇入,A错。干流开发水电,筑坝拦水,是水位变化小的原因,不会导致径流大幅减少,B错。流经地区降水少,是半干旱、半湿润区,D错。
考点: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差异,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小题2: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小题3:污水再生回用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
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水的社会循环是在自然循环的基础上,使自然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变得复杂了,没有自然循环范围大,A错;是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影响,使水的自然循环环节增加,速度变慢,B错;海陆间循环才能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C错;通过人类活动,会形成水污染,当然是负面影响,D对。
小题2:潜在回用水源来源于用户和污水处理厂的一部分,用户中一部分送到污水处理厂,可见不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A错;不是从供水厂来的,B错;应当是污水处理厂的清洁水,不是中心,D错,C对。
小题3:污水处理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属于开源措施,A对,B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以下四幅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与甲河流域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小题2】根据图二,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盛行西南风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一可知,甲河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A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根据图二可知,该季节河流补给潜水,说明该季节为雨季。由上题可知,甲河流域为地中海啊气候区,故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为西北风。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及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题。
某海域洋流图
小题1:图示海域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小题2:如果洋流L位于南半球,则属于( )?
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C.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D.自西向东流的寒流?
小题3:该洋流转向后,气候受其影响较大的是( )
A.悉尼
B.圣保罗
C.利马
D.拉各斯?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1)根据经纬度所示判断为太平洋。图中经度自西向东减小,为西经,该经度位于太平洋范围。
(2)L位于赤道附近,为南赤道暖流,环流方向自东向西。?
(3)L转向后形成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有增温增湿的影响。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Ⅰ为某河段示意图,图Ⅱ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Ⅰ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_______。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8分)
(2)与观测点②相比,观测点①测得的流量较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3)请在图Ⅱ上绘出图Ⅰ中点③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8分)
参考答案:
(1)加剧
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
本题解析:
(1)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提高了甲河道流量,C为凹岸,冲刷加剧。而使汛期流量不致提高太多,就需要调节汛期流量,建议要合理实用。
(2)两观测点流量大小从图Ⅱ中可以得出。原因从图I可以分析出主要是河道分汊造成的。容易错的是误认为下游流量较大。
(3)注意要求绘制的是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并且各月份流量②和③之和大致等于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选修部分》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