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经过西风从中亚地区搬运过来的,在此地沉积而形成;黄土土质疏松,加上该地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表面千沟万壑的形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小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__,属于板块构造的___边界;P处为______,属于板块构造的______边界。 小题2:在M、N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______板块的地壳处。 小题3:在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 |
参考答案:小题1:海沟 消亡 海岭 生长
小题2:M
小
本题解析:该题以“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为载体,全面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的组成结构、岩石的成因分类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文转化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矿井事故可以分为几类,有的是瓦斯(成分类似于天然气)爆炸,有的是透水事故,有的是塌方事故,有的是井喷事故等。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丁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层
小题2: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小题4:丙处的地形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背斜山侵蚀作用
B.背斜山风化作用
C.向斜山沉积作用
D.向斜山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1:B小题1:A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应用。小题1:图示丁处岩层断裂,并错位,故判断为断层。
小题2:图示乙处煤层出露地面,且地质环境较稳定。
小题3:图示a处为背斜,容易储油气资源,故可能出现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储水,可能出现透水事故。
小题4:图示丙处中间高,故地形为山地,地质构造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侵蚀,而周围被侵蚀,形成山地。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