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A.岩浆喷出 B.岩浆侵入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左图中岩石含化石,为沉积岩,B正确。
【小题2】右图岩石有气孔,是因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气体挥发,冷却后在岩石表面形成气孔,所以选A正确。
考点:岩石分类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第三纪、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地层。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
小题2: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___________处。
小题3:该地区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__
小题4:图中4所表示的地层中能否找到三叶虫化石?为什么?
小题5:如果在地层3中找到珊瑚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在地层________中可能找到始祖鸟的化石,在地层 _________中有可能找到大羽羊齿化石。
小题7: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为什么?
参考答案:小题1:向斜;背斜
小题2:A
小题3:海陆间循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根据图中所示的岩层名称,可知,1-5岩层为新到老,故A为向斜,B为背斜。
小题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岩石形成。我国煤炭的形成时期为第三纪、中生代,因此选择在A。
小题3: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丘陵地区,属海陆间水循环分布区。
小题4:本题考查地质时期的代表化石。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而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因此不能找到。
小题5:珊瑚是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的生物,珊瑚化石的发现恰恰说明当时的环境为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小题6:本题考查地质时期的代表化石。始祖鸟为中生代生物,大羽羊为古生代生物。因此,只能在相应的岩层被发现。
小题7:本题考查地质时期的代表化石。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在太古代尚未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不可能发现化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 ,乙图是 ,二者都是河流 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 处分布,乙在 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2分 )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参考答案:
(1)洪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② ①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上看,甲图是洪积扇,乙图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
第(2)题,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②处分布,乙在①处分布。因为②在山谷出口处,①在河口位置。?
第(3)题,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砾石、粉砂、黏土。砾石颗粒最大先沉积,粘土颗粒小、密度小后沉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认真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即可作答。
【知识拓展】河口三角洲,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成因: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处的冲积平原就是三角洲。因为其形状口小外大成三角形得名。河流到了中下游,地势变得平缓宽阔,水速减慢,携带的泥沙尘土容易堆积,经过千万年的塑造,就成了现在的三角洲。几乎每一条外流河都有自己的河口三角洲。如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
河流中游的平坦部位叫冲积平原。
山麓脚下的河流冲积则形成冲击扇(也叫洪积扇),比如华北平原在太行山下。这个地方是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势陡降,也有很多河流自上而下流经,比如永定河,海河,黄河等等。共同冲积形成华北平原这个大冲积扇。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处钻井
B.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箭头所示
D.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处是向斜,不利于储油;丁图为草原景观,气候比较干旱,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盛行风向应该是来自流动沙丘的缓坡方向,与a箭头相反;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处为侵入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会含有化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a至f为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A.a、b组成的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我国东南季风和台风登陆属于c环节
C.①②③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D.花岗岩属于③这类岩石
【小题2】e环节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 B C D
参考答案:【小题1】BD
【小题2】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主要涉及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考了不常考的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地壳物质循环突出考查了易被忽视的岩浆岩与其他岩石的不互逆关系。a是海水蒸发,b是海上降水,不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c是水汽输送,我国东南季风和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环节;①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③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与岩浆岩不可相互转化;花岗岩属于③岩浆岩这类岩石。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其中不易区分可能是海南岛南天一柱。解决本题需掌握不同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e环节是地表径流,多表现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选项A是新月型沙丘,属风力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地貌;海南岛南天一柱是海蚀地貌,选项D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主要农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