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①两地同时看到日出 ②两地日落的时刻相同 ③甲地在北京东北方向 ④乙地在北京东南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在同一天甲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6°。根据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可算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2°26′。将各选项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A=90°-|φ-δ|=90°-|50°-23°26′|=63°26′,A错;HB=90°-|53°-23°26′|=60°26′,B错;HC=90°-|41°-23°26′|=72°26′,C正确;HD=90°-|47°-23°26′|=66°26′,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题干可知,C为昏线AB的中点,所以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是18点。根据时间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当北京时间20点时,时刻18点的经线是90°E经线。选项A对。选项B、C、D错。
小题2:因为AB是整条昏线,纬度80°的纬线相交于A、B两点,所以A、B两点是晨 昏线与80°纬线的切点,也就是说80°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度数与直射点纬度互余,所以此时太阳直射10°纬线,选项A错。结合前面分析,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始终是昼夜等长,B错。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结合前面分析,此时直射点是纬度是10° ,选项C对。AB只是一条昏线,是半个晨昏圈,赤道是一个大圆,相当于一个晨昏圈的长度,所以AB线长度约是赤道的一半,D错。
小题3:若AB为某纬线上的昼弧,C为中点,则C点时刻为12点。若A为80°W,那么B点是80°E,C点为0°,所以北京时间为20点。若A点为80°E那么B点是80°W, C点 是180° 经线,时刻是12点,所以北京时间为8点。所以选项D对。选项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圆心,∠AOD=7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2.若劣弧AD表示2011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11年2月28日,则北京时间为
A.21时30分
B.20时30分
C.19时00分
D.18时30分
E.2月28日13点
F.2月29日13点
G.3月1日1点
H.2月28日1点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劣弧AD表示夜弧,昼长是(360-75)/360×24=19小时。白昼与正午12点对称,所以日落当地时间是12+9小时30分=21时30分。选择A项。
2.根据日界线的分布可知,OD是180?,OA是0时的经线,由于∠AOD=75°,OA的经度是105?W,所以布局时间是3月1日1点。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号召人们在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熄灯一小时。2009年“地球一小时”接力活动有全球近4000座城市、约10亿人参与。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地球一小时”活动举办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 B????????????? C??????????? D
小题2:在2009年“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中,纽约(甲)、洛杉矶(乙)、悉尼(丙)、巴黎(丁)四地合理的接力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3月最后一个周六为春分日过后不久,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
小题2:熟悉乃至于熟记一些重要城市或地点的经纬度,依题设条件,接力顺序应该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2年6月18日17时07分,我国神州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对接,6月24日11时12分自动分离,期间航天器约1.5小时绕地球一圈,宇航员可在高空多次俯瞰神州大地。完成第下列问题。当昏线、晨线先后移至我国境内时,宇航员看到其与120°E经线交点的移动方向是
A.两者均自北往南
B.两者均自南往北
C.前者往北,后者往南
D.前者往南,后者往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因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晨昏线与120°E经线斜交,随着地球的自传,晨昏线可以看做不动,而昏线与120°E的交点向北移动,晨线与120°E的交点向南移动。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