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山地2.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属于3.该山地以北的地区
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
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
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
E.纬度地带性分异
F.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G.垂直地带性分异
H.非地带性分异
I.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G.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
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知该山东西走向,北坡基带为半灌木盐碱地,起始海拔1000米,南坡海拔3000米起。由此判断A错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不是东西走向,四川盆地海拔只有200-500米;图示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草甸带,针叶林带在北坡,所以南坡不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B错误;南坡海拔高,北坡海拔低,且北坡气候干燥,应是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C正确;北坡荒漠,冬季气候应低于0℃,南坡高原气候冬季气温也不会高于0℃,D错误。
2.造成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影响的,属于非地带性因素。选D正确。
3.该山是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该山以北地区是西北内陆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正确;这里是盆地,地属暖温带,海拔不高,B错误;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少雨,C错误;该山以北是盆地地形,荒漠广布,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和我国地理界线。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
A.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的土壤环境
B.沼泽地植物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层
C.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干燥的环境
D.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碱蓬的生长反映了碱性的土壤环境;沼泽地植物叶片大正确,叶面覆盖着蜡层错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才有蜡质光泽,防止夏天水分蒸发;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正确、干燥的环境错误,热带、温带沙漠植物反映的特征;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完全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北半球两高山垂直植被分布图,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2.两山地
A.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B.纬度差异
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
E.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相同
F.向阳坡相同
G.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H.山麓都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据图可知两山地南坡山麓植被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即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这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故选A。
2.两山地都位于北半球,据图以及(北半球)“山南水北为阳”可知两山地向阳坡相同。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地方性分异常
D.垂直地带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是由于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故属于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的基本规律和形成原因等基本内容即可。注意比较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循环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