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图示:本次天气系统是气温降低,降压升高,产生降水天气,所以为冷锋天气。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冷锋系统形成的降水是由于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两个等压面,数值较大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季(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B>A>C B.C>B>A>D
C.D>A>B>C D.B>D>C>A
参考答案:(1)B(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和高空相比,近地面大气密度大,气压高。
(2)近地面海洋处等压线向高空凸起,说明同一高度的海洋处气压高于陆地。(或直接读虚线所示高度的气压值,陆地处气压低于B值,而海洋处气压高于B值。)
(3)近地面海洋处气压高于陆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相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4)近地面海洋处气压高于陆地,说明海洋处气流下沉,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所以为夏季。
(5)首先,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其次,近地面D处气压高于B处气压,D处对应的高空C处气压低于B处对应的A处气压。
考点: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980年以后,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时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洞较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冬天比北极地区寒冷所致。据此回答1~2题。1.南极发生臭氧洞的时间集中在2.南北极地区气温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3~6月
B.6~9月
C.9~12月
D.12~3月
E.下垫面
F.海水温度
G.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
H.太阳辐射强度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6-7-8月,则南半球的春季为9-10-11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南极地表为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北极附近为北冰洋,比热容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
材料二 巴西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1)试分析巴西城市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气候的关系。(6分)
(2)对比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1)北部平原,气候湿热,城市较少;(2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宜人居,城市较少;巴西南部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地势相对平坦,城市相对较多;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利于交通和城市发展。
(2)甲地处巴西高原内部,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小于乙地;深居内陆,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乙地处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乙地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甲地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纬度较高,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地;乙地气候的海洋性强各月降水量较为均匀。
考点:主要考查巴西的地理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8月7日23时,台风“梅花”在中国沿海登陆,“梅花”台风引发重大水灾,重创中国沿海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能反映受此次台风影响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和水平方向上气流状况的示意图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台风“梅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会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
B.受其影响杭州将吹偏北风
C.登陆后风力将增强????????
D.登陆后暴雨强度将减弱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