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B.地势高,盛行上升气流 C.自转的线速度较慢、风速较小 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参考答案:小题1: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圈、高纬地区的自然特征,难度较大。昆仑站建在南极圈内,该地区属极地、又是大陆冰盖,在该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低温严寒、高原缺氧、适宜施工时间短。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判断此图为英国南部,故MN都处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但M地比N地海拔高,地形对西风的抬升作用更明显,故M地降水量较N地多。P、Q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
小题2:结合图a的地形分布图,L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人口较为稀少,故选项A正确。
小题3:该地区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冷湿,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但适宜牧草生长,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适宜发展乳畜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经纬度定位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概况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材料 中山站时间2009年2月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
昆仑站(约)于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目前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将有计划 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这是我国首次把科考站推进到南极内陆。也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
阅读上述材料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一架飞机从长城站飞往昆仑站,取最短航线的航向应是先向???????,后向??????。昆仑站到极点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2)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其具有???????环境。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3)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东南???东北??? 1000——1110
(2
本题解析:主要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
(1)最短航线为“大圆航线”,就是走由长城站、昆仑站和圆心所作圆的劣弧,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飞行方向应为先往东南、后往东北。昆仑站(约),极点为90°S,根据1°≈111千米进行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00——1110千米。
(2)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人类对这两个地区破坏小,原始的自然环境保存比较好。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纬度高,可全天观测
(3)黄河站位于北冰洋中的岛屿上,海洋性强,且受暖流影响;昆仑站位于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内部,反射率高,大陆性强。所以,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
(4)该题可用排除法,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是错误的,南极洲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大量的科考站。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是错误的,熊应该在北极,南极可以见到企鹅。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8分)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地降水的月份分配状况(单位:mm),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甲地 | 34.4 | 45.2 | 63.8 | 82.9 | 71.6 | 129 | 195 | 173 | 155 | 63.3 | 51.9 | 26.2 |
乙地 | 293 | 195 | 157 | 148 | 150 | 167 | 201 | 171 | 198 | 203 | 265 | 305 |
参考答案:
(1)差异: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中等高线确定乙地的地形地势特点,结合季风环流对降水产生的影响。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乙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于乙地;在冬季,位于日本海沿岸地区的乙地盛行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地处迎风坡的乙地易形成地形雨,同时附近对马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增加降水量。
(2)乙地位于日本本州岛的北部,该岛河流短小流急,而湖泊水库少,陆地淡水存量较少,同时由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再加上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论述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A.高投入
B.高消耗
C.无污染
D.高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成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