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六)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自转运动的特点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两极除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②错误;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可知,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③错误,④正确,所以C项正确。
小题2:M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线速度的一半,可以推断该点的纬度可能为南北纬60°;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远日点约为每年的7月初,所以B正确。
小题3:由上题可以判断地球公转至N点时,为每年的7月初,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开始向南移动,北极圈附近还是有极昼现象的,所以A正确;新西兰此时处于冬季气候温暖湿润,不可能出现太多的冰川,B错误;我国处于夏半年,松花江不可能有银装素裹,C错误;悉尼此时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纬度????。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点,北京时间为???点。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将偏向???
(东或西)方向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
(5)图中C点当地???时日出,???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
(1)夏至?
(2)150°E? 66.5°N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板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推出此日为夏至日。由图中0°经线可推知A点为150°E。由C点为晨线与30°E的交点可知,C点4时日出,20时日落。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河南登封县观星台(113°E,34°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下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星空变化。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各题1.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填写方向)移动2.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的时间比北京时间12: 003.若黄赤夹角变小,则夏至日时横梁在“长堤”上正午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A.北
B.西
C.南
D.东
E.早
F.晚
G.一样
H.不能确定
I.向北变长
G.向南变短
向西北移动
向东北移动
参考答案:1. A
2. B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南方近。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的时间地方时为12:00。该地位于113°E,该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28分,所以比北京时间12:00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表现,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该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甲地
B.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丁地
C.地球自转线速度:甲>乙>丁>丙
D.地球自转线速度:丙>丁>甲>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故四地中昼长夜短的只有丁地。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而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故判断四地的线速度由大到小为:丙丁乙甲。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的规律、昼夜长短与纬度之间的关系、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_____。
(2)北极地区是_____________(极昼极夜)。
参考答案:(1)夏至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夏至日;(2)图示北极圈内始终处于昼半球,即出现极昼。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