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A项目前黄赤交角为23.5°;错误;B项图示β表示黄赤交角;错误。C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5°;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左下图是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之间的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右下图是12月22日旗杆影长和该日太阳高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C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小题1:所在地影子为正午12时与c相差45。即3小时。南半球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即c位于上午时段故为9时。
小题2:该地旗帜总是飘向东南,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该地风向为西北风,该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由图6可昼长跨经度225。昼长为15小时日出时间为5时30分。与北京相差4小时20分经度相差65。即该地经度为175°W,即新西兰。
小题3:①为太阳高度变化曲线;②为影长变化曲线;③点位于上午杆影朝向西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代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A ,B 。(填 “纵波”“横波”)。
(2)地壳的上层F是 层,下层G是 层,F层与G层密度的比较是F G(填“>”、“<”或“=”)。
(3)D、E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D是 面,E是 面。在D界面随深度增大,横波发生的变化是 ,纵波发生的变化是 。
(4)一般认为I层的物质组成是 的硅酸盐类矿物。
参考答案:(1)横波、纵波 (2)硅铝层、硅镁层、<&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1)图示A波的传播速度较B波慢,故判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图示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而下层为硅镁层。由于硅铝层密度小,故分布于上层。(3)图示D位于地下约2900KM深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表示古登堡界面,而E表示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图示D界面以下横波消失,而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4)图示I层表示地幔,组成物质为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