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A.石油、天然气 B.煤炭、太阳能 C.石油、煤炭 D.水能、地热能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甲城市与该火山东西大约相差3个经度,两地所处纬度为64°N,故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估算约为(3×111 km)÷2≈165 km,选择与之最接近的答案C。
小题2:由经纬网定位可知,该岛国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东是亚欧板块,西是美洲板块,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热能丰富。该国地势起伏较大,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3:该岛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较温和;由于纬度较高,故夏季气温不高。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__岩,A受到_________作用形成B __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__岩。
(3)各类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度发生④_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
(4)在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1)升冷却凝固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岩浆冷凝形成A岩浆岩,C在地壳内部,属于变质岩,B为沉积岩。指向A的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向B的为外力作用,指向C的为变质作用。所以,①为上升冷却凝固过程。A为岩浆岩,A受到外力作用形成B 沉积岩。
(2)结合上题,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③变质作用,形成C变质岩。
(3)最终形成岩浆的均为重熔再生作用,所以本题,各类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度发生④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4)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示意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岩浆喷发、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所以,它们都属于内力作用。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不大2.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人海口潮差小
E.地壳运动
F.风化作用
G.侵蚀作用
H.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处地处河流入海口,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其形成与中游落差大小无关。
2.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侵蚀作用,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瀑布消失。
考点: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只要细心,不难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根据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题2:以上地质构造形成时间由先到后顺序(???)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题1:联系图例是准确获取图中有效信息的一个关键。根据图示特征可以看出该地为喀斯特地貌①处为石林、峰丛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②处为溶洞由流水溶蚀而成;③所指示界面是由于地质时期背斜顶部出露于地表发生风化、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形成;④指示的岩层弯曲是由内力挤压作用形成。
小题2:根据沉积岩的形成规律:越在下的岩层越早形成,说明图示④的沉积岩层最先沉积,之后形成③的皱褶和顶部的侵蚀作用,之后又形成上覆岩层,包括①的石灰岩,石灰岩地区经历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溶洞。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冲积扇」是由下列何种地形作用造成的?
A.风力堆积
B.河流堆积
C.冰河堆积
D.岩溶堆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生态问题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