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气候和交通 B.距离海洋远近 C.国家政策 D.科学技术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小题1:图示该国东部的国土面积辽阔,淡水资源丰富,而人口和科技力量集中在西部,故判断只有俄罗斯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符合。
小题2:俄罗斯人口集中西部,由于西部为平原,地形平坦,且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温和,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西部农业基础好,农业带有东欧品源和顿河流域,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
小题3:俄罗斯东部地区尽管淡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分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俄罗斯的农业集中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充足,且黑土分布,土壤肥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下面两图为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为M、N两地降水(单位:毫米)资料表。
| 地点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 M | 219.3 | 117.2 | 92.1 | 133.9 | 1778 |
| N | 69.0 | 51.9 | 65.1 | 77.0 | 810 |
参考答案:(1)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1分)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可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
(2)M地的降水主要分布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11.5米;最小面积是2 700~3 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小题2: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通航最佳时间是 ( )
A.全年
B.1~6月
C.5~10月
D.11月~次年4月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湖泊对河流的影响。小题1:根据“洞里萨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可知,湄公河水位高时,通过洞里萨河进入洞里萨湖,湄公河水位低时,洞里萨湖又通过洞里萨河补给湄公河,所以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小题2:根据船舶吃水4米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所以只有湄公河水位高时,通航条件最好。而湄公河流经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通航条件最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欧洲海岸线曲折,风景优美。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欧洲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欧洲各地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1 英寸=2.54 厘米)
欧洲各地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表
| 地区 | 英国南部 | 德国西部 | 德国中部和东部 | 立陶宛和波兰 | 俄罗斯 |
| 平均墙厚 | 9英寸 | 10英寸 | 15英寸 | 20英寸 | 28—30英寸 |

参考答案:
(1)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2分)(注意:答北大西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乙海域位于挪威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弯曲。
(2)结合材料一,①处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处于欧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③处位于北欧相对内陆地区,形成亚寒带针叶林,①②③三地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知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的原因是越往内陆(东),冬季气温越来越低,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越往海洋(西),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增强,冬季气温越来越高。
(4)从图中可知E国为英国,从材料四中可在,E国以畜牧业(乳畜业)为主,主要由于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的成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与温和多雨的气候均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英国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旅游资源的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