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城市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参考答案:小题1:D ?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小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辆数多,因此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下列哪种活动影响最大(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分化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商业区受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付租意愿变化最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为:由乡镇发展为小城市,然后发展为大城市,逐渐演变为生态城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往郊区迁移,带动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恶化,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和郊区的交通联系便捷。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23-24题。
小题1: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
B.滞后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小题2:产生字母E—F现象的原因不是
A.城市环境污染
B.城市交通拥挤
C.城市房租昂贵
D.城乡差别拉大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现象。第23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是城市化过程的标志。小题1:第24题,E—F现象表示逆城市化过程,形成原因有: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二是由于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