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A.贺兰山的冰雪融化和山地降水 B.大气降水和黄河水 C.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D.阴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降水少,但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题2:由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甘肃省。
小题3:答案BCD的原因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一带。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原)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题1:注意左上角的示意图,井渠为竖井,与新疆坎儿井的修筑一样,竖井的作用之一就是利于取土,工程难度就低了,且可借助开凿的引水隧洞的高差实现自流引水。
小题2:结合材料该地区应属于类似黄土高原的地质,故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主要为流水侵蚀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万里长城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长城一线是我国一些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D.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小题2: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和C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同的
B.B地和D地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C.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B地均大于A地和C地
D.D地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和公路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长城是古代中原政权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向南侵扰而采取的军事防御措施。与400 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种植界线,农耕区与牧业区大致吻合。故C项正确。
小题2: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A位于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而C位于河北省,属于华北平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盐碱、风沙等,A错误;图示B位于半干旱地区,气候较干旱,水土流失少,而D位于四川省,位于湿润地区,荒漠化较少,B错误;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B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而AC位于北方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C项正确。D地为四川省,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运,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分布,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区。西北地区的内部差异以水分条件为基础。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8分)广州夏秋盈余,冬季亏损;夏秋季受夏季风、台风的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