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昆仑站在中山站的南方 C.科考队员在昆仑站落成典礼上看到了美丽极光 D.三个科考站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昆仑站的海拔最高,故空气稀薄,利于对天文现象观测;昆仑站纬度位置最高,冬半年极夜期长,为天文观测提供了较多的时间。
【小题2】读图可知,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昆仑站在中山站的南方;昆仑站落成典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时为极昼期,看不见美丽极光;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三个科考站纬度不相同,故三个科考站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不相同。
考点:该题考查南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为某时刻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在图中地球北极点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日(节气),地球即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____点(近日、远日)附近。
(3)图中位于晨昏线上的是____点,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
(4)图示季节,南亚盛行_____(方向)季风,河流径流量较___(大、小)。
参考答案:
(1)逆时针(图略)(1分)
(2)冬至?近日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点附近呈逆时针旋转。
(2)根据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即将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3)根据图示:图中位于晨昏线上的是A点,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来,降水少,所以河流径流量较小。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光合有效辐射(简称 PRA)是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叶绿素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下图是我国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是( )
A.32
B.32或35
C.35
D.32和35
【小题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季风
D.纬度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等值线m为闭合曲线,且其南北两侧的等值线数值分别为35、32;由于闭合曲线的数值应该和其两侧数值的某一个相等,从而判断出m的数值可能是32或35。影响PAR强度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地势、光照(日照时数)等,但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日照时数越长,PAR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光照条件取决于天气状况,云雨少的地区,空气稀薄,对大气削弱作用小,PAR强度值大。甲地位于柴达木盆地,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值高;所以可判断出m的数值只能是35.
【小题2】影响PAR强度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地势、光照(日照时数)等,但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日照时数越长,PAR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光照条件取决于天气状况,)乙地为横断山区,来自于印度洋的水汽从南部进入,一路形成降水。南部降水多雨日多,PAR值低。北部相反。
考点:等值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 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 P、M 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冬至日正午,M 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 P 点,则 P、M 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 米
B.400 米
C.500 米
D.600 米
小题3:图中P点位于Q点的方向及P点附近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西南 320米
B.东北 220 米
C.东北 320 米
D.西南 220 米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中可以看出,小路②所经过的地区,仅与一条等高线相交,说明该小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势平缓,起伏最小,故选B。
小题2:M山比P地高288米,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 0 S),M山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36.5°+23.5°)﹦30°,按照公式tanα=H÷L(α为正午太阳高,H为M山的高度,L为P、M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知L=H÷tanα≈497米,故应选C。
小题3:根据上北下南的方向原则,可以判断P点位于Q点东北方向;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重叠条数为2条,100≤△H<300,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区域图、地形剖面与降水量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左图从甲至乙一线地形剖面图。若右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图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________米。
(2)影响甲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试描述右图中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500
(2)地形地势
(3)变化规律: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工业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