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15点20分 B.2点40分 C.14点20分 D.3点20分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题目中:“①点和②、③点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千米”这一信息可以肯定①点和②、③点两点间的经度跨度为300(赤道上两点之间的经度差10,距离为111千米),再根据“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这一信息可以肯定①所在的经线的经度数为,再根据“向东东经度增大”的原则,可以推定图中③点的经度是130°E,故选B
小题2:根据题目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这一信息可以肯定图示时间为1月份前后,北极地区有极夜,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由此可以推断图中的虚线为晨线,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①(1600E)的地方时为6:00,由此可以推断北京时间=6:00-2小时40分钟=3点20分,故选D
小题3:根据小题1:的分析可以肯定②、⑤两点所在的经线的经度数为1700W,再根据①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可以确定图中②、⑤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8:00,结合第9题的分析可知⑤点正处在晨线,即⑤点的日出时间为8:00,其昼长=12-2×2=8小时(日出比6:00晚两小时,日落就比18:00提前2小时)。故选A
点评:本题涉及到经纬网的判读、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规律、晨昏线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等众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试题属于难度偏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如图甲为“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地,
白昼最长的是?????地。(6分)
(3)如图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2分)
参考答案:
(1)画图略?(2分)
(2)12月22日前后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与南北极圈相切,右半部为夜半球。
(2)根据太阳光照示意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应是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时东边先看到日出,A、B、C三地B地位于最东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同一经线上南边先看到日,C比A先看到日出;B虽不在C同一经线上,但B在C东边相差近900,地方时早约6小时,故B最先见到日出;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偏南白昼越长,A、B、C三地C地最南,故C地白昼最长。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出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纬差为同半球纬度数相减,异半球纬度数相加) 。B地在赤道纬度00,该日太阳直射23026/S,H=900-︳23026/-00︳=66034/。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横坐标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是不同纬度的四个地点同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北京纬度数大致相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地点③在南半球,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①游人在吉林观赏雾淞???
②杭州正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
③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收割小麦?
④罗马和堪培拉均进入雨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图示①地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有太阳的直射,纬度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北京的纬度接近40°N,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于图中的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③地自转线速度为0,位于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大于0°,为15°,则太阳直射点位于15°S,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杭州正处于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为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叙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E.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F.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G.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H.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
1.根据图示地球的昼夜分布,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A正确。
2.图示根据地球的公转轨道位置,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只有地球上有较适宜的大气层,而金星上有致密的大气,而火星上只有稀薄的大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江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A.夏至日后逐渐变小
B.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春分日后逐渐变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告诉越小。故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离江苏省最近,江苏省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最小。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