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6 10:38: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 D.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小题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小题2:图示①为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该线以北的东北地区也有湿润地区,故A错误。②为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但我国西北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外流区,B错误。图示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属于高山气候。D错误。③线为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以东为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丘陵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上海和安徽同属华东地区,但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上海近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0%;安徽地处内陆,相比华东各省经济较不发达,但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目前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并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其中铁路通车里程居华东地区首位。 材料二: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部门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能反映工业发展状况。
 (1)比较2012年上海和安徽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特点。(3分) (2)上海部分工业部门转出到安徽,既影响两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产业结构升级,概述两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4分) (3)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接受上海工业部门的区位优势。(4分) (4)上海转出部分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分析说明其对上海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两地工业增加值均有所增长(1分);安徽工业增加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要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上海和安徽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特点,主要分析数据变化的速度及大小变化趋势等方面。首先两地均在增长,但安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稳定;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2)上海部分工业部门转出到安徽,说明上海把部分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和原料指向型产业转移到了安徽,从而引起两地产业结构变化。上海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安徽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后,第一产业比重减小,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 (3)安徽接受了上海转出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和原料指向型,对迁入地而言,往往具有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铁路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本地优惠政策扶持等区位优势存在。 (4)上海把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和原料指向型产业转移到了外地,可以腾出空间、资金、劳动力来发展新兴产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促使上海的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避免上海矿产和能源不足的劣势;减少能源消耗,有助于减少污染等等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学习区域地理,确认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名称很重要,结合下图,回答:(9分)
 (1)甲省区的简称是?????,与大庆、克拉玛依等资源型城市相比,这个地区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乙省的简称是???????,该省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 (3)图中河流的名称:①?????????????????②??????????????? (4)图中③河流的上游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的电站来进行水能资源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与美国田纳西河相似,被称为?????????。 (5)A山脉的名称是?????,该山脉是以东是??????气候。 (6)B山脉的名称是??????,该山脉的存在,对甲省与内地的地域联系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概括。(1)图示甲为广东省。该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能源不足。(2)图示乙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资源产区。(3)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判断即可。(4)河流水能资源的集中开发称为梯级开发。(5)图示A山脉位于东北西部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为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6)图示B山脉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分布位于和山脉走向,判断为南岭,由于南岭阻隔,使甲省区与内陆地区的地理联系不便。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面条似腰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据此回答(l)一(3)题。 小题1: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与广东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
|
小题2: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
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
C.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
D.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
小题3: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腰带”的主要原因是
A.云南盛产大米,陕西盛产小麦、玉米
B.云南降水丰富,陕西气候干燥
C.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D.云南水蚀严重,陕西风沙危害严重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的差异,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环境又影响人类活动。云南发展花卉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四季如春”的气候。
小题2:陕西的房子“半边盖”主要是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云南的竹楼主要是因为气候湿热。
小题3:云南的“过桥米线”和陕西的“面条”反映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