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参考答案: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观察图中箭头和数据,估算出净迁入或迁出的数量。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霍尔德城市变动模型认为,城市中心出现人口负增长是城市郊区化的典型标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因资料显示城市中心出现人口负增长是城市郊区化的典型标志。读图可知1983年-1990年北京城区中心的东城、西城、宣武、崇文等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故选C。
小题2:郊区城市化使人口向郊区转移,所以城市中心环境污染减轻、城市中心的交通和住房压力减小、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城市中心的生态环境质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题。 
小题1:图中序号中地租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图中②处的地租为:
A.大于300元/平方米
B.200~300元/平方米
C.小于200元/平方米
D.100~200元/平方米
小题3: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原因是该处:
A.位于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地租高
B.位于市中心,此处居住的人口数量多
C.位于市中心,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
D.位于城乡外围的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①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故地租最高。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②处的等值线闭合中心为200元/平方米,故其中心地租大于200元/平方米。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①位于市中心,应符合商业区布局的市场最优原则,由于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价高,故形成商业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市中心地租最高,并能结合等值线分布的基本原则和商业区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大城市形成过程一般是a→b→c
小题2: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优化产业结构,适当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
C.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D.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
小题3:下列不符合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的举措是
A.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B.建设环鄱阳湖城市带,提高城市化水平
C.把九江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
D.引导赣州人口和产业向浙赣(沪昆)线、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聚集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城市在a过程中经过矿产基地→加工基地→工业城市,体现了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并非所有城市都经过这一过程。城市在b过程中由渡口→港埠→港口城市,只出现河流的过河点地区,并非都在沿海地区。在c过程中城市由集镇→城镇→城市的发展早期城市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大城市的形成可能是矿业城市,也可能是港口城市,也可能是铁路枢纽城市,也可能是地区行政中心,但都不一定经过a→b→c这样的形成过程。
小题2: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往往是矿业城市,资源开采殆尽就会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二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三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因而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此题的误区是B选项,有人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则适当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也是合理措施,但其忘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关键的是解决资源枯竭问题。
小题3: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加快工业化进程,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环鄱阳湖城市带,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把九江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也有助于实现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而引导赣州人口和产业向浙赣(沪昆)线、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聚集,会使江西北部地区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不符合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的要求,也就不符合实现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参考答案: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
本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2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