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宁绍平原,又叫绍甬平原,是中国浙江东北部一片东西向的狭窄海岸平原。绍甬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冲积而成,在地理形式上自成格局。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参考答案:(10分)
(1) 背斜(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背斜,乙为向斜。因为从形态上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乙处岩层向下弯曲。
第(2)题,本题考查背斜谷成因。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地状况为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第(3)题,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甲地比较好。因为甲地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安全干燥。
第(4)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乙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甲地。
考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试题综合性强,但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涉及考点有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褶皱与断层的对比分析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地垒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地堑常形成谷底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谷地或盆地
山岭
图示
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的密度大,分布由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矿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的索契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
【小题1】关于索契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里海之滨
B.位于波罗的海之滨
C.位于咸海之滨
D.位于黑海之滨
【小题2】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山间盆地
【小题2】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河西走廊,地势平坦,两侧是海拔较高的山地和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山上的冰雪融水在山前冲积扇地带出露形成绿洲,到了冲积平原形成沙漠;气候干旱,多内流河,缺少三角洲地貌。选A正确。
【小题2】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由图示可以看出,横沙丘面积大,抛物型沙丘面积大,且横沙丘与抛物型沙丘的运动方向一致;沙漠南侵过程中,遇到植被阻拦,沙丘渐少,由于沙漠南侵植被沙化现象明显。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土地沙漠化及绿洲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6分)
(1)从地质构造看,A是 ,A处地形成山地的原因 是 。
(2)在B地钻井,是否可能找到石油 (可能与否),理由是 。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 。
(4)按山岳的成因类型,A属于 山。
参考答案:(6分)
(1)向斜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读及向斜山的成因。从地质构造看,A是向斜,A处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较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
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在B地钻井,可能找到石油,理由是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的储存。
第(3)题,由图可知,先形成的沉积岩层,而后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形态,最后岩浆侵入,故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花岗岩。
第(4)题,按山岳的成因类型,A属于褶皱山。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明确A处地质构造为向斜,B处为背斜。(2)明确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