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距大,所以气候类型种类多;我国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故选B。
考点:自然区划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区的划分依据,试题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自然条件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8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海南岛成为了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地形: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1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等。
(2)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海南岛在冬季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寒潮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近30年间,一个总体趋势是外资持续、大量地进入中国。我国利用外资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投资方式由中外合资为主转变为外商独资为主。4.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但中西部地区投资在逐渐加大。在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在90年代,这个指标略有改善,但基本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截止到2002年底,外商在华累计投资中,在86%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4%的资金投向中西部。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非均衡发展,资源短缺、产业同构、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日益严重, 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试分析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落后于东部的原因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商在华投资办厂对东部地区的本土企业有何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积极推进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政策因素,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晚;②地理位置,中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A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B湖泊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A河流所在省区近年来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转入地,简述产业转入对该省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湖床抬升),湖水变浅,调蓄功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表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图2为“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5分)

(1)由C到B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为???????????????,其主要成因是???????????????????
???????????????????????????????????????。(3分)
(2)A、B两地相比,?????地年降水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区域降水状况使得此山北坡雪线???????(高于、低于)南坡。(3分)
(3)内蒙古煤炭基地建设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2分)
(4))图2中_______(甲或乙)图所示河流与A所在区域河流的径流量年变化类似,该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形成古城附近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1分)
(6)图3反映人类利用的新能源类型是??????????,A、B、C三地中,最适宜开发利用该能源的是?????地,试分析该地此能源丰富的原因是??????????????????????????????????????
???????????????????????????????????????????????????。(4分)
参考答案:(1)逐渐递减??由于离海远近的差异而导致的受夏季风的差异。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离海远近的不同,而导致了受夏季风强弱的差异,故我国的降水量分布基本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直接根据图示的等降水量线可判断降水量的差异,且图示A位于天山山麓,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北侧为偏北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由于天山北坡降水量丰富,且为背阳坡,故雪线较低。(3)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植被的破坏而加重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4)图示A地区的河流位于新疆,河流流量较小,且以冰川融水为补给,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而冬季出现断流。(5)雅丹地面是干旱地区,严重的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典型地面。(6)图示太阳能集热板反映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图示B地区降水量最少,反映晴天多,则太阳能最为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原因;②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雨的形成和对雪线分布的影响;③能根据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的气候、河流和生态环境问题,注意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应用。④掌握影响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