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暖湿气流侵入时,空气湿度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当水汽遇到冰冷的地面及室内墙壁时,就会凝结到上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南亚地区印度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 ,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锋面示意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图可知:①图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相反,为冷锋。②图冷暖气团移动方向一致,为暖锋。
小题2:两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被单一气团控制,为晴朗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冷锋、暖锋的判别方法。
【方法技巧】冷锋、暖锋的判别方法
(1)根据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势力强,冷空气就主动前进,这种锋属于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前进,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2)根据冷锋、暖锋符号判断:冷锋、暖锋符号不同。为
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为暖锋符号,其中半 圆圆 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
(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与地面夹角大,表示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与地面夹角小,表示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而锋面坡度大小又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和锋面的移动速度有关。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运动,其上面的暖气团被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较慢,故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天气变化判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根据冷锋、暖锋的雨区范围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线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
(6)根据过境时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暖锋过境时,产生了不同的降水特点。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因暖锋移动速度慢,降水强度小而历时较长,多连续性降水。
(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不同。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因而冷锋对我国天气影响大,而暖锋影响较小。
(8)根据气温判定:暖锋过境后气温会升高,冷锋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9)根据降水判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强降水现象是快行冷锋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对流雨);连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的最显著特征。
(10)根据风向的变化判断: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若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则多为暖锋过境;反之,则多为冷锋过境;风向摇摆不定,多为准静止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2年初,日本许多地区普降特大暴雪。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对日本暴雪空间分布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日本海提供充足水汽
C.西北季风
D.位于板块交界处
【小题2】日本气象厅对雪灾灾情进行密切监测,并制定各种救援方案,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
B.GPS和GIS
C.GIS
D.GPS和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暴雪是降水的特殊形式,也和降水因素-气候、地形、大湖效应有关。年初仍为冬季,日本大部分地区受到来自亚洲大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同时,西北风在吹到日本前经过日本海的加湿作用,在迎风坡面会形成丰沛的降水,这就是此时日本许多地区普降特大暴雪的原因,选D。
【小题2】对灾情动态监测是RS的功能,而对数据分析获得最佳方案做决策则是GIS的功能,所以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在巴西举行,12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南美洲一体化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
材料二:
南美洲气候分布图
(1)甲、乙两地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其成因不同,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历史上多次迁都,1763年由①城市迁往②城市,1960年由②城市迁往③城市。简述巴西南②城市迁都于③城市的空间变化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表信息,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近年来该国对甲河流域的农业人口进行了适当外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许多著名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了大城市,甲河流入海口未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强烈; B处在东南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等值线图》高.. | ||